《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勤奋读书,刻苦实践,是中医成材的必由之路”,熊老讲座所言于此大致意同。于我个人所思所悟所得,便是《礼记》这“好学”、“力行”、“知耻”三者。
好学,于医者,便是“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熊老言,“经典理论是指导实践的根本法则”,经典所指便是《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温热论》,实践当然是指中医临床,各位学子欲成上工之路。好学当需求知,求知当需求于经典。故而,学当求之有道,恒于经典,不可粗略百家,而终茫茫无所得。当勤于古训,求于经典,恒于一心,方可博极医源,然于百家之中精勤不倦。不然,心不在恒,志不在精,苦寻名方名验,于临床无所验效,终有所失,恍然回首便道医道已了。沦为下工,不知所以,便只可问责歧黄,此便是后世“道听途说”之由来。胆敢言,若不学经典,不为上工,非但永不得上工,亦是将来杏林之叛徒。虽言之颇过,然若心中不识杏林,纵然将来坐的一堂,果真合乎杏林先辈之法?徒欺己欺人,玷污医者之名!
力行,于医者,亦是“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熊老言,“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生命力一指中医之生生不息,二指医者之成长,临床当是告诫学子立足实践,不可空谈医理而无所为。若单是埋头科研,固然于现代化之大趋势有益,但颇似本末倒置,仅于“一心赴救”立意上便矮了西医一截,更有甚者正中仲景“功夫形迹之心”所言。于我等学子,何谓“力行近乎仁”?当是以中医发展为己任,献上一份绵薄之力;亦是志为“苍生大医”,“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故而,于我所得,力行之仁是仁爱,亦是责任。何以力行?当是应时而为!熊老之意,如今尚且在校,当以学习经典为重,不仅学习理解,更要下得一番苦功夫,背诵经典;今后临证,方以立足实践为重,学以致用。其二者又互参互用,不可一概偏重,此便是好学以力行,力行以好学。
知耻,于医者,当是知“人神之所共耻,至人之所不为”,悟“医之本意”。
熊老言,“不想当上医、名医的医生,不是好医生”,此言虽未明指,但于各位听众当有所思所悟,乃至所耻。若不知耻,纵千言万语,亦有何用,何况区区前言,或是熊老一讲!人贵在知耻,医者尤在知耻,不苛求他人同己,但问本心,大学所为所学,可供将来做个医生或是上工?我自知,便是将来为医,亦是含灵巨贼,细思之下甚恐。再者,不问成就,仅问心志,于中医,如今我辈又有几人可及熊老?熊老言,为医当聪颖,亦当有名师。自问,天资难及,奈何心性却又无恒不坚,实恐愧于中医。若无异于常人之心性天资,又怎有名师相伴?己无所长,又无名师,却昂昂自得,岂不缪哉?可叹可耻!若是熊老一言,敲醒梦中人,知耻而后勇,尚为可救,为时不晚。
望己知耻,而后好学力行。
后记:应讲座任务要求所作,虽有不得已之处,但亦认真思虑,多半亦发自肺腑,故录之。总之,人贵在知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