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清水逸白衣

作者: 顾世宸蓝 | 来源:发表于2017-10-12 19:04 被阅读46次

十一月的月有点冷,在云里断断续续的洒着些凉光。晚秋总是容易让人“悲寂寥”的,而在这种莫名的悲凉氛围里,人总易想起些怅事,而后便想起了消愁的酒,便自然而然的吟起“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来。便忆起那袭长眠于当涂的白衣,忆起那位一生悲苦的谪仙子。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若说提起李白有人不知的话,我只能认为那是笑谈了。李白是仙子,但却是谪落在人间的仙子。是几乎没有人不知其飘逸的仙子。哪怕是小儿都能熟吟其“床前明月光”的乡思。他是飘逸的,可又是淡雅的,朴素的,就像那一袭白衣一般的,近人,给人以亲和感。也许说白衣或有人不认同了,因为有诗史考证李白是喜穿紫袍的。(详见李长之先生的《李白传》)不过笔者却认为这一紫袍并非李白常穿的,他的便衣应是白袍才对。为什么说是便衣?这就要从李白的追求和信仰上来讲了。众所周知李白是道教徒,而道教的法衣便是紫袍,所以李白的紫袍应是特殊场合的“正装”,而便衣自然而然的便是这《太白醉酒图》中的素雅白衣了。李白的诗之所以妇孺皆知,之所以能使人自然而然的在口中低吟浅唱,便归于他独特的诗风了。

李白写诗注重于一个“真”字,他不像其他诗人那般拐弯抹角的去铺垫,而是有什么便写什么,愁便是愁,乐便是乐。他从不佯喜而实愁或用悲而托喜的去给人情感上的对比与烘托,而是直言“愁杀”、“笑杀”。且他的情感是极其浓郁的,到了“杀”的程度,让人挥情而恨不尽。李白就这般如那袭白衣一样的将自己一起情感摆到明面上,一眼望去便能看个通透。在诗上李白是特别敬佩谢朓的,他认为诗就在个“清”上。所以他的诗便也有“中间小谢又清发”的清了。李白的“清”又不同于他人的“清”,他不光是诗风上的清、内容的清,更是一种情感上的自然与清新。李白的诗是极赋音乐美和自然美的,就像人哼小调似的哼出来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就这般如那袭白衣一样的淡雅、自然,就像天边的浮云一般的让人舒畅,并没有其他诗词的高不可攀。自然,李白留给后人的还要首推他飘逸蓬勃的气势,而他自己则称为“狂”。这“狂”其实便是真和清的结合,他不遮不掩(真)的将感情自然而然(清)的表达出来,不懂奉承,不懂卑微屈膝的去讨好别人,这就成了狂。而也正是有了这般如那袭白衣一样的洁而不染,傲而不骄的李白才成就了史诗上一首首无法超越的狂作!

李白的诗是唐乃至整个中华诗史上的另类,他“跳出五行中,不在三界里”,没在修道上成仙,却在文学的殿堂上铸就了一代万古不朽的诗仙!

扶桑挥左衽,大鹏徒断魂

与李白辉煌煜煜的文学成就恰恰相反,他的政治抱负是极其灰暗的。而今大多数人将其归于李白的才华主要体现在文学上而不适于政治,其实不然。天宝元年,四十二岁的李白受“王命三征”入京,首次踏上了政治舞台。在外人看来李白入京是极其辉煌隆重的,文武列队,皇帝亲手为之调羹。位列翰林大学士,官职虽然不大却是皇帝近臣,乃是皇帝身边的大红人。按历史上十常侍、高俅等来看应是权倾朝野的大角色,当然李白自然不是奸臣。不过从李白自身来看却不合史实,这原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第一个原因要说当时的皇帝唐明皇。唐明皇是个极有意思的皇帝,当朝前期经济富足,我们称之为“盛唐”,到了中后期便沉溺于酒色也就是到了杜甫成名的唐代由盛转衰的时期。李白入京便是在这时候。这时候的唐明皇可以完全说是酒囊饭袋,哪里会识才,哪里会重用李白?其次便要讲讲李白这翰林学士的职位了。翰林院中的这样一群翰林学士是干嘛的呢?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秘书,给皇帝写写稿子填填吟唱取乐的词。唐明皇把一个有着“愿为弼辅,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而后与陶朱留候,浮武湖,戏沧州”的伟大抱负的贤才放到这样一个地位,李白在政治上的无所作为便可说了。最后呢,则要说李白“贵妃研磨,力士提靴”所惹的这股政治恶势力了。众所周知当时的大权把在大奸臣李林甫手里,朝政其实早已混乱不堪。而这杨贵妃和高力士也有着十常侍的味道,在加上一个同为翰林的驸马李白便走了。

李白是“仰天大笑出门去”狂笑着来的,走也是“高歌大笑出关去”狂笑着走的。他不像其他的迁客“感极而悲”,他从始到终都是傲的,这也正显示了李白的抱负和“狂”。然而在李白认为他结束这三年在京的政治生活后便和政治说永别,一边寄情山水,一边为国家百姓担忧的同时安史之乱爆发了。在唐明皇与一群贪官污吏的推动下安禄山这个李林甫培养的走狗开始起兵蹂躏中原。唐明皇一伙儿人不抵抗,任贼兵直到长安,此时李白愤恨了,他呐喊着:“汉甲连胡兵,沙尘暗云海,草木皆杀气,星辰无光彩。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他又写了千古垂名的《蜀道难》讽刺唐明皇,写了《奔亡道中》等咆哮他挥不尽的不愤和爱国情怀!

统治阶级虽然腐朽但还是有贤人的。就像阿斗难扶可蜀地却一群忠士一样,唐还有着以为明大义的皇族,便是永王李璘。永王李璘由于李白的大名和志愿去请李白,而此时李白正恨无力报国便去了,这也是他最后一次政治活动。

当永王璘和李白“雷鼓嘈嘈喧武昌,云旗猎猎过寻阳。秋毫不犯三吴悦,春日遥看五色光。”挥师南下讨贼伐害的时候,对外时时退步的唐肃宗对内却强硬起来。大概唐肃宗感到了不安,恐惧永王李璘争他的皇位便割地请援,三面围攻李璘的军队,称其“造反”,于是“主将动馋疑,王师忽叛离”永王璘被杀,李白被捕,宣告李白的政治生涯在灰暗中落幕。

可见李白之所以没有政治上的辉煌并非他才能不足、不适,而是生不逢时。一位有着强烈爱国主义的贤才就在唐腐朽的政治局面下折翼了。

逍遥仙侠客,漂泊看蹉跎

李白是鹏,却是折翼在了腐朽的统治阶级下的鹏。于是他狂,他傲,他哭,他笑,他在世间漂泊漫溯,尽意挥泄。何其悲哀!我前文已说过,这位谪仙子的一生是悲苦的,这不单是在其政治生涯和晚年的零丁上。李白的一生几乎都在游历漂泊着,他没有家的温护,没有享受过天伦之乐,所有的只有一群漂泊时交下的朋友。当二十多岁的李白提剑出川的时候,他正壮志凌云,一边在祖国的大好河山游乐,一边寻仙求道,一边找人推荐自己入朝为吏。在这一阶段李白与道士、官吏和江湖上的游侠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李白是有强烈的爱国情怀的,所以仅管他求仙学道行侠仗义但主要还是想入朝为官报效祖国的。因此便有了一篇篇自荐,也有了地方官吏对他的各种打压,也有了我们而今传诵的《行路难》。

从李白结婚始,他是享受了十年的安逸生活,但我们知道这不合李白的性格,于是他三十岁时再次踏上了游历的征程。在这几年里他结交了孟浩然,救过郭子仪。虽然有人欣赏李白但我们说过李白是狂的,所以便受尽了讥笑。他说:“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甚是连曾经与他交好的人都对他冷嘲热讽,在这种低落的时候李白便接到了唐明皇的邀请,“王命三征”从此他便开始了前文所讲述的三年长安之旅。可以说这一段时期是李白名声最高也最受人讥讽的时期。在长安他唯一对国有利的也不过写了一纸《吓蛮书》罢了。他所收获的是对唐政治局面更深的认识与愤恨,可以说除了结交贺知章之外他在长安并没有什么好收获。

等李白结束三年长安“从政”之后他真的看透了,一切都明了,他对政治已经灰了心。便开始大散家财,大吃大喝的逍遥度日。他狂笑狂歌,也便成了第一豪诗,成了人人争唱的《将进酒》。在李白在骨子里的爱国情怀的驱使下结束永王璘事件在白帝城获释后,便开始了人生最后一次游历,也是最凄苦的一次游历。

他真的沉淀下来了,“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他倦了,疲了,连往常欣赏的山水都“头陀云月多僧气,山水何曾称人意”,他想“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我捣碎鹦鹉洲”!不仅是情感上的沉重凄苦,生活也是这样。第一次游历他还散尽万金救落魄公子,从长安出来后还有“五花马,千金裘”,而如今却什么都没了,真正的流浪寄食,落魄潦倒。但他却仍然“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当他到安徽当涂病倒在族叔李冰阳那儿时,一切都结束了。从二十几岁出川后到六十多岁李白一次都未曾回乡!《静夜思》之韵味也便格外浓郁了。那花间一壶酒的独酌也更加沉痛。

青山埋忠骨,鹏倦栖当涂

到了公元七六二年,六十二岁的李白真的累了,真的倦了,便逍遥的对着谢朓隐居的青山长眠了。他说:“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衽。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谪仙子走了,笑着出川,笑着游历,笑着弃政,笑着行侠,笑着寻仙,最后却是流着泪去的!他在世间受尽了悲苦,谪仙子这个“谪”字倒也落实了。伟人的一生大多是孤寂的,所以李白怅问:“仲尼亡兮,谁为出涕?!”他不知的是,千年前有孟浩然、贺知章、杜甫、韩愈、欧阳修这些文豪为他哭,有王伦等农民为他哭,有后人为他哭,千年后也同样有个我为他哭。

李白去了,在他最成熟的时期,在他完全沉淀下来之后,七八年内所写的东西却是十丧其九,给后人留下用不可逆的遗憾。我毫不客气的说李白这些作品要留下他在文学上的成就还将再拔升一个高度!李白去了,杜甫也变了。此时杜甫已半百了,有了阅历,不再认为李白“痛饮狂歌空度日”了。他看清了,也看明了。他说:“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世人讥笑李白狂,而杜甫却看到了李白狂后的寂寥萧条,看到了一位天才诗人在愚妄的世间由“平生不下泪”到最终哭着长眠的悲哀!他长歌《梦李白》在凄怆欲绝里为好友悲挽!

李白是在死后才真正受人尊敬的,世人才真正发现那袭白衣是何等圣洁。这首先体现在他的后人身上,他后人“为天下之穷人”原因竟是“久不敢闻于县吏,惧辱祖考”!呜呼哀哉,呜呼哀哉!虽是随着岁月长河李白显著于世了,但那袭白衣却是中国文人心头永久的痛!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声名从此大,汨没一朝伸;文彩承殊渥,流转必绝伦……”

2016.11.15

相关文章

  • 芙蓉清水逸白衣

    十一月的月有点冷,在云里断断续续的洒着些凉光。晚秋总是容易让人“悲寂寥”的,而在这种莫名的悲凉氛围里,人总易想起些...

  • 不改

    清水芙蓉不足惜,哪得我荷出淤泥? 虽过万紫千红里,始终不改披白衣。

  • 清水芙蓉

    林桑是同届女大学生中最普通的那一个,看起来瘦瘦弱弱的,不爱说话。 她不化妆,每天坚持绑马尾。...

  • 清水芙蓉

  • 清水芙蓉

    ——《山原苍茫——王薪风景画展》侧记 黄堡文化研究 第260期作者:赵勃编辑:秦陇华 2017年4月9日下午2时3...

  • 清水芙蓉

    文/雨越星辰 湖面凹凸荷叶低,风吹细柳独成茵。 雨后初晴空自许,清水芙蓉雕饰去。 守住荷塘一方景,不知伊人何时归?

  • 清水芙蓉

    文:嘉戈 江城的夏,空气都在燃烧!渴望清爽的晚风,和清新的空气! 栀子花似乎已经凋谢,来不及叹息陪伴的短暂。突...

  • 清水芙蓉

    很简单的一幅画练了很长时间,因为基本功差了些。 总觉得再画一遍还能更好,但每一次总有不同的缺陷。 试着接受不完美吧...

  • 2020-02-10

    清水芙蓉

  • 除却君身三重雪,天下谁人配白衣

    何为白衣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可否具体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可否再具体 除却君身三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芙蓉清水逸白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svo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