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和一位要好的朋友一起开车回家,说起最近关心的事情。
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抑郁呢?
在家人得知孩子有抑郁症之后,除了看医生,要如何沟通和互动呢?
抑郁有什么表现?
[个人总结,仅作参考,如有需要,尽快联系专业医生和心理咨询师]
1,思维想法上,天人交战,神仙打架
脑海里好像总有两个人在打架,一个要你这样做,一个要你那样做。严重的时候,往往都是负面的那个声音“取胜”。
2,性格与行为上,敏感多疑,无意识地放大一些信息,过度解读
3,情绪不稳定,忧郁的人不一定情绪低落,有时也容易情绪高涨
生理上的表现是副交感神经容易兴奋,内分泌紊乱失调。
越是亲近的人,越容易被针对
回忆早期情绪低落的时候,老是想找父母的茬,甚至有攻击的念头。后来总结的原因是,把问题归因到父母身上(或是社会),会让自己舒服点。
“理智”告诉我们,不可以攻击其他人;实际情况上,因为越来越狭窄的人际圈,让最亲近的人,变成了“出气筒”、“受气包”。
![](https://img.haomeiwen.com/i7334830/6c4784c55f62b2d4.jpg)
家属要怎么做?
因势利导,刚柔并济
1,抑郁症会让人丧失安全感(信念崩塌),也会有强烈的不配得感(习得性无助)。家人能做的就是无条件的关注、无条件的爱。
虽然对于家属来讲会很辛苦,但是这个时候只有至亲才能帮他们走出来。
2,不要因为他们的敏感多疑,而不敢讲话,不敢提要求
纵容是害不是爱,一部分是认知出了问题,陷在漩涡里出不来。凡事都有两面性,关键是怎么去看。
不要轻易否定他们的说法,但也不是一味的认同。有能力的话,将他们说的记录下来,看看哪些是相对正常的,哪些是偏激的。直接指责他们不对,很多时候只会激起他们的对抗,好的做法是因势利导,是通过反问(对质),引起对方的思考,反思自身思想观念里不合理的部分。
我不想把我妈献出去,以后再把我老婆又献出去。
朋友复述她儿子说过的一句话。
潜台词:我希望我妈一直在我身边,专心的照顾我,呵护我。
他想要妈妈像小时候那样的呵护照顾,但是他说出来的话,是“某某”把我妈从我身边夺走了(我被迫献出去)。
我和朋友建议,她可以这样和儿子说——“不是它们需要我,是我需要它们”。
“儿子,不仅是你需要呵护照顾,我也需要。我在那里很好,你知道吗?”
3,负性思维的特点是绕圈圈,会在某些点上没完没了的打转。家人有时也可以搁置问题,如果不是特别紧急的问题,不急着去处理。
就像一杯水,浑浊的时候,很难看清东西。不妨让它沉淀一段时间,等到浑浊的东西都在一起了,反而容易处理。
人为什么要坚强?(刚柔的刚)
我们可以有很多担心,也会难受地无法自控,但是必须学会坚强。
“你现在可以怼天怼地怼老娘,但是有一天,我不在了,你怼谁去?”
“这个世上不如意事多了去了,每个人都不愿意去面对,不愿意去解决,还谈什么生活,生存都成问题。”
深刻的道理,才能让人幡然醒悟!
深刻,意味着必须以一种强有力的动作,扫除过去浅层的认知和想法。
1,因缘观
有果必有因,因缘而生果。看清楚问题,能够清晰界定原因,理顺各种好的不好的外缘,心锚就容易产生。
现在碰到事情,不会马上去怪罪别人,也不会苛责自己。而是会去想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发展历程,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是什么因素导致事情复杂化,是外因多还是内因多……
2,计深远
看现在都是问题,看未来满是机遇
一切往前看,看的远一些,看的广一些。前两天和另一个朋友通电话,她说的话,让我颇受触动。
“**这孩子,从小就和别的孩子不一样,如果能走出来,或许她有很大的作为。”
把敏感变成敏锐,敏而有力,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工作上,事上练。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现代人更愿意谈现实,不愿意谈理想。在教育上也是如此,一说到理想,就认为是画大饼。
方寸之间见天地,才有真乐趣。
当我们畅谈理想,畅想未来的时候,身体里不自觉地会涌动一股力量。只要不是妄想,都会让人莫名的兴奋。
要引导孩子,站得更高,看的更远。
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未来不仅要看国内的风光,还要走出国门看世界的风光。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时代,社会面貌千差万别。人有脉搏,时代有脉动。敏锐观察、深入体会,才能用文字把脉动提炼出来。
我们有自己的小世界,也有外面的大世界。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让情感流动起来,小世界提供土地,大世界提供养分,彼此守护,共同前进。
面对抑郁症,单纯靠医院、心理咨询师、家属,都是不够的。在后康复阶段,在家庭当中,形成一个有爱有弹性的支持系统,是非常重要的。
[以上个人体会与想法,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