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有人总是提醒你,看问题要跳出来、要有高度,那么你最好要意识到,这就是所谓的升维思考。”
01
—
我在工作中,有时候会陷入”忙—乱—拖延—忙“的怪圈。
手上总是积了一堆紧急的事情,没有时间处理重要的事,而且一直会拖延下去,根本获取不到突破性的成果。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我曾经这样反思过:”我没有管理好时间!
我应该这周就要规划下周的日程单,然后隔几天就要检查复盘一下计划清单表,尽量把空闲的时间都利用起来,尽可能多地去处理事情。
我也确实去这么干过,但后来我就发现,如果自己一直在”时间管理“这个层次上动脑筋、想办法,
我把时间管理得越”好“,我的事情反而越多、空闲时间也变得越来越少、工作生活却仍然忙乱不堪。
02
—
直到后来,我学习到了目标管理的知识:
时间仅仅是我能利用的一种资源,为了高效地运用这种资源,我必须设立明确的目标,这样我才能更有意识地分配和使用时间。
基于这种逻辑,我就必须让自己的认知上升到”目标管理“这个层次来思考问题:
第一个认知是:
明确目标,定义边界,找出什么事根本不必做。因为在这些事情上耗费时间就是浪费资源,于最终的目标无助。
第二个认知是:
成果思维,让自己”铁石心肠”,专注于目标,在截止时间内,必须要有结果。
第三个认知是:
时间资源是有限的,现在有一件事要处理,如果短时间之内就能解决,那就立刻解决,不要拖延。
03
—
所以,我现在笃信一件事:
答案往往会比问题高一个层次。
就像我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会进行以下三个层次的思考:
第三层-目标层:选择做什么、不做什么,以及背后的价值判断;
第二层-方法论层:使用资源、提高效率的方法论;
第一层-资源层:投入的时间、精力、金钱、情感资源。
可能大部分人还停留在第一层上努力勤奋地做事,或者开始觉醒,上升到第二层进行方法论的研究,但只有一部分人能开启第三层的思考方式。
而且,我更希望在目标层上再加上一层--“使命层”:
如果我每做一件事,都有其目的和意义,而且为了找到它们,我更开启了“上帝视角“,通过升维思考,找出背后的动机,
那么无解的问题就会开始浮现答案,浮躁的做事方式也会变得从容。
04
—
最后,来打个比方:
假如你正在走一个很复杂的迷宫,在迷宫里面,兜兜转转,就是找不到出口。
这时候,你试想一下,如果你能操纵一台无人机,从高处往下拍摄,是不是就能一眼就能看到出口的位置?有了这个视角,走出迷宫是不是就变得非常简单了?
“不识迷宫真面目,“只因身在迷宫中啊”。
顺着这个逻辑,你应该试试这样的思维方式:
当下层次存在的问题,让自己的思维提升一个层次去思考,然后再来解决问题。
比如,读书打卡,不能老是找金句、抠细节,而是要先在上层构思,选定主题、搭好框架、形成段落,才能写出有思考、有深度的文章。
又比如,技术工作,不能只停留在解决问题的应付层面,而是要进行升维思考,主动创新,寻找用户痛点、挖掘用户需求,才能有所突破。
经营管理更是如此,光靠个人单维度的努力勤奋是不够的,要从结构上下功夫,要学会使用”杠杆“,要寻求科学方法论的多维度探究。
一旦站到更高的维度去看当下的困难,这些困难就会变得容易了许多。
如果有人总是提醒你,看问题要跳出来、要有高度,那么你最好要意识到,这就是所谓的升维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