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部电影开始
大年三十的晚上,独自在家看梅峰导演的《不成问题的问题》,身体虽不太舒服,但收获和反思不少。彼时,一直在读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郭大力、王亚南翻译的版本),上册中猛然出现了“不成问题的问题”这样的字眼,很惊奇。
电影《不成问题的问题》改编自老舍先生发表于1943年的同名短篇小说。老舍先生写《不成问题的问题》时,对中国文化弊端的反思,有没有受《国富论》的影响,不是很清楚。但影片中,务实的改革派尤大兴的人设,确确实实是一个从英国留学回来的博士,这个细节很值得注意。
狗年,由《不成问题的问题》联想到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一些问题,也觉得很有意思。
不成问题的文化问题!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狗
狗,在中国文化中,有四个很显著的特性:第一,狗有敏锐的嗅觉,因此人类常常驯化狗来为人类探路,我们姑且称之为探路狗;第二,狗擅长吠叫,有时引起警觉,有时虚张声势,我们称之为呐喊狗;第三,狗有忠诚的信仰和坚定的立场,因为这个特性,中国人常用狗来看家护院,我们姑且称之为看门狗;第四,狗喜欢摇尾巴,它摇尾巴主要是为了讨主人欢心,以换取生存权,我们姑且称之为宠物狗。
这四种狗,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事物发展的四个阶段:摸索——发展——守成——共生(或共享)。
突然意识到,今年刚好是戊戌年!中国近现代史上,对“戊戌”这个年份,印象最深的当属“戊戌变法”了。那一年,是探路狗首次登上中国历史舞台的一年。那一年,这个国家,先知先觉、懵懵懂懂的一群人,在黎明中率先探路,以为找打了民族复兴的制胜法宝,却铩羽而归,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一批批探路狗在枪林弹雨的伏击下纷纷倒下,身死异处!杀死他们的,不是别人,便是那“不成问题的问题”——根深蒂固的中国伦理纲常。
探路狗倒下之后,后继者们开始意识到,若不改革文化上的弊病,中国在政治上将更无出路。于是,进入民国,遂有了一批批的呐喊狗,他们振臂而呼,掀起了一场革旧迎新的新文化运动。鲁迅、胡适、马相伯、陈独秀、李大钊、梁漱溟、晏阳初、梅贻琦、蔡元培、陈寅恪……这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教育家,都是这一时期的呐喊狗。
复旦大学创始人,民国一代宗师马相伯,临终时说:“我像一条狗,叫了一百年,都没能把中国叫醒。”
这便是民国那一代呐喊狗们的处境和悲凉。须知,唤醒之业,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但,若在民国时便完成了这一文化革新,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文化大革命”了。
探路狗和呐喊狗宗师与狗与精灵
说来也很奇怪,有关民国的宗师文化,在影视作品中,拍得最好的,都是南方人。在这里,数得上来的,大概就两部电影(陈凯歌的《霸王别姬》不算,张艺谋的《红高粱》与《活着》也不算)。一部是王家卫+邹静之+徐浩峰的《一代宗师》,一部是许鞍华+李樯的《黄金时代》。
为什么是南方人?这大概是南方文化融合的结果吧。
《一代宗师》中,怀着家国使命的宫宝森,毕生都致力于北拳南传,从一个侧面来看,他也是用这种方式,在战乱中寻找中华武学的出路(当时,南方尚和平,没有日本人侵略)。他也率先意识到,寻这出路,首要解决的,自是思想和文化的问题。于是,宫宝森向他潜在的后继者叶问提出了一个问题:“拳有南北,国有南北吗?”这话,立足的是中国的统一,面对的是祖国山河破碎的现状。确实,在这情形下,拳再分南北,已没有意义了,个人立场必须让位于民族危亡。
叶问了解宫宝森的焦虑,也放大了他的格局,甚至于放大了华夏文明的格局,他提出:“天下之大,何止南北,勉强求全,等于固步自封。正所谓大成若缺,有缺憾才能有进步,真管用的话,南拳何止北传?”
叶问的意思,是说文治武功,应该用更开放的胸怀,走向世界,拥抱世界,江河入海!在现实中,叶问作为薪火相传的宗师,确实也是这么做的。移民香港之后,他收李小龙为徒。在他的启发下,李小龙自创截拳道,远走美国,把中国武学和智慧,带到了大洋彼岸,为全世界所接受。
正如影片中的宫宝森所寄托于叶问的那样:“凭一口气,点一盏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有灯就有人。”这也是无论沉睡或清醒,无论昌盛时代还是遭逢苦难,华夏文明始终都薪火相传、绵延不绝的秘诀。
具体在电影上,则有两方面的体现。一方面是叶问身上的坚忍和大气。抵抗难关的坚忍,是薪火相传的前提;大成若缺、不问西东、不辨南北的大气,是打开文化新局面的原则。另一方面则是宫二身上的正气和骨气。正气,让宫二眼里容不下马三这样的汉奸,势必除之后快;骨气,让宫二不服输,一心想赢叶问,赢马三。
事实上,叶问和宫二身上的这两股气质,便是民国的宗师之魂。追溯历史,秦始皇暴政、楚汉之争、五胡乱华、蒙古南下、清兵入关……中华民族遭遇过那么多的杀戮或苦难,但这文明不但没有断绝,反而有了更多元的融合,便是因为保存了一批“凭一口气点一盏灯”的人——人,才是文化的载体!
从这个角度看,那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教育家,既是那一时期的呐喊狗,更是“点灯的人”。
宗师点灯!较敏锐地嗅到这灯火味的人之中,就有一个叫萧红的作家——一个离家出走的娜拉。许鞍华把这部电影取名叫《黄金时代》,其深意并不比王家卫浅。它是通过萧红的一生,借着她的眼睛,循着她的足迹,刻画了一个个苏醒后的精灵的状态,勾勒出一个时代(民国)的精神全貌,那真是一个黄金时代啊!
底层的百姓虽仍处于苦难中——深受自私、愚昧和战乱之苦,但那是短暂的。曙光已经来临,一个个精灵已经普降人间,“睡美人”也终将醒来,苦难终将慢慢结束,一切终将会慢慢好起来:太阳升起,太阳落下,太阳照常升起!
萧红是看到了这曙光的,所以她兴奋。强大的求生欲望,注定了她不想成为那个黄金时代的掉队者,因此穿过战火也要去拥抱这些精灵,用她的笔去书写,用她的生命去碰撞。不可否认,在这过程中,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敏锐、坚忍和方向感,也勉强把自己淬炼成了一个载入史册的精灵!
遗憾的是,在那个特殊的黄金时代,萧红纵使听到了许多呐喊狗的呼声,沐浴过宗师点亮的灯光,但注定了她只能做一个飘忽不定的精灵,而无法再往前走。这既是她个人的宿命(作为女性的宿命),也是整个时代的局限。
留给我们的问题是:精灵在什么情况下,会变成宗师?在什么情况下,变成狗?他会变成一条什么样的狗?
我的观察所得,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精灵越来越多样,宗师越来越少,狗越来越多!
宗师与狗与精灵!现代化之路上的狗
完成了探路和呐喊,中国便开始了艰难曲折的现代化之路。在这过程中,有两个很显著的特征:集权和泛娱乐。
几年前,在凉山支教的时候,读到五四遗老资中筠前辈的书《士人风骨》,里面有少许文字记录到郭沫若对国外公主下跪索吻的情景。现在细想,不仅悲从中来!
天道法则下,生存是第一位的。在极端环境下,为了获得生存权,下跪和索吻都可以被理解为权宜之计,无伤大雅。对比男女恋人之间那副贱兮兮的嘴脸,根本都算不得什么(我自己有时候也贱兮兮的。)更有甚者,在这种环境下,主动选择“自我阉割”都是常有的事,甚至还会被看作是有大智慧。
郭沫若算是有大智慧的吗?舞文弄墨搏人一笑的小聪明,肯定是有的吧。遗憾的是,这么讨人“喜欢”的“一代骚人”——文艺工作者,最终还是逃不过被弃之荒野的宿命。
可能郭沫若自己也很明白,绝大多数的文艺工作者,本质上就是一条宠物狗。他们有时候是当权者的宠物狗,有时候是百姓大众的宠物狗,但其功能都差不多:博君一笑,为君解闷。
这也提醒人们,要在一个卑贱的行当里做出尊严来,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个人的天赋或条件;第二,个人的勤奋努力和品格精进;第三,时代对你的宽容和肯定。
所以,我们既能看到昙花一现的文艺工作者,脱衣而出的“文艺工作者”,也能看到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和好老师。在这点上,必须要说:我觉得苍井空这三个条件都具备了,真是当之无愧的好老师。童颜美乳的她,声音也很美,她一开口,男人的腿都软了,这是天分,其他女老师学不来。同时,她还很言传身教,教会了我们很多东西,破除了我们意识中的很多偏见,她还学习书法和中文,赢得中国观众对她的亲切感。她的天分搭配上足够的努力和精进,社会对她也足够包容和肯定,因此才有了现在的苍老师。她的成功告诉我们,哪怕命中注定只能做宠物狗,通过个人努力,也可以是一条受人尊敬的宠物狗!不像郭某人,只会摇尾乞怜。
文艺工作者们!进入泛娱乐时代以来,我还陆续见到很多“狗”:单身狗、加班狗、金融狗、流浪狗、程序狗、编辑狗……“狗”在这里,似有少许可怜的意味,供大众自嘲。我们这个民族,总是能从枯燥和苦难中,找出一丝丝乐趣来!这说到底,是因为时代越来越大,而我们越来越小!
面对越来越大的时代,越来越小的自我,我们该怎么办?
大多数人,选择了放声高歌,增添这世界的喧闹,既养宠物狗,也把自己包装成宠物狗,既取悦人,也乐于被取悦……所有这一切,都只为了获得短暂的刺激和快乐。
在“大时代,小自我”的环境下,宠物狗和自嘲狗会越来越多。但还是有极少数人,选择了做一条忠诚而坚定的看门狗,在日渐喧闹的空气中,在时间的荒野中,独守着自己的信条和原则,捍卫着院内的精神财富和文化宝藏,待后来人挖掘。
王石就是这样一条令人尊敬的看门狗。他原是万科的创始人,企业运转正常后,有了称职的职业经理人,他本可以退休为恋人学做“笨笨的红烧肉”,不料遭到野蛮人入侵,只得挺身而出,以坚定的立场和忠诚的信仰(民营企业立场和自由市场经济信仰),看家护院,捍卫万科的精神,保护股民的利益。
关于宠物狗、自嘲狗和看门狗,留给我们的启示是:在这个时代,人总免不了要摇尾巴,你是出于乞怜,还是出于自嘲?你是选择做一条供人玩乐的宠物狗,还是甘于平凡,偶尔做一条自嘲狗,又或者选择做一头忠诚而坚定的看门狗?所有这一切,决定权握在谁手上?
坚守者!新时代的狗
几年前,在深圳龙华从事青年公益教育期间,读到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哲学院周濂的书《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现在回想起只字片语,对于这本书,一个很模糊的印象就是:黄昏时分的惆怅与沉思。感觉他似乎在某个黄昏,坐在岸边,思考正义、民主、自由、道德、幸福和德性生活……却不得不看着旁边一批批人盲目地投入水中,沉入海底。
他率先就意识到,在这个时代,普通人极有可能成为泛娱乐化的牺牲品,变成呆傻萌的行尸走肉,变成连自救能力都没有的落水狗。信息失效,媒体失效,大众的精神世界日渐扁平而枯燥……
这种焦虑,似乎有点《乌合之众》的感觉,又超越了《乌合之众》。可是,我不禁要问,周濂看到的,是这个世界的全貌吗?
你的快乐,是否由他们负责生产?就在不久前,和周濂并肩同行的探路狗和呐喊狗——他的太太,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副教授——刘瑜,发表了一篇文章《十年过去,我选择做一个主动掉队者》,讲述的是她从政治生活和哲学生活中,逐渐回归到个人生活和家庭生活的种种细节和心得。
而在那之前,万科的看门狗王石,在完成了混合所有制改造后,也选择了隐退——辞去了万科的职务。
这里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些探路狗、呐喊狗也好,看门狗也好,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隐退,选择了回到自己具体而平凡的生活场景中呢?
一方面是宠物狗日渐猖獗,过于喧闹,这些人只好选择了沉默和隐退,只留下许知远这条野狗在孤身奋战(在这一点上,还是挺佩服许知远的亮剑精神的)。
另一方面,大概是因为他们也相信“未来已来”吧!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关于人类在地球家园的命运的探索,已经有了一个日渐清晰的答案和方向(只是实现的路径并不清晰),探路和呐喊的工作早已经完成了。在日渐开放、共融共生的时代,看门似乎也不再必要了。于是他们选择了隐退,选择了把未来交还给“未来”!
事实上,人类自上岸以来(从海洋生物到两栖动物,再到陆上动物),经过这么漫长的发展,进入新算法时代,无论是思想、精神还是文明形态,都在悄悄地回归海洋。以前,在陆地求存的人类,经常要开辟路径,才能走向远方;但在不久的未来,我们都将生活在“海洋”中,在海洋环境中生存的生物,遨游而不是行走,是不依赖于某一具体路径的,因此只需要有明确的方向就行。
回归海洋的我们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了封建主义;机器的诞生,产生了资本主义。”在互联网和信息海洋中,会产生什么呢?
地球上和人类命运相关的大部分问题,我们都已经有了答案和方向。但是,海洋深处和星空之外,能给人类带来哪些惊喜呢?
阿尔法狗的诞生,意味着什么?算法时代的来临,会指引我们去往哪里?
我也没有答案,但我心里有一个期待:狗富贵,互相旺!
如何互相学习? 这还是我们吗?张天福
戊戌年大年初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