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注意的误区是对工作和职业分不清。在英语里这两个概念分别是Job和Profession。工作是大家谋生的手段,一个单位给你一份工作,你完成任务,它付你工资,就两清了。职业是我们一辈子要从事的事业,比如我们当一个医生,提高自己的医术,治病救人,成为名医,这是职业。
我们要成为公司高管,一步步从基层做起,掌握越来越多的专业知识、管理能力和行业动态,最后做到能够把自己领域的任何公司管好,这是职业。如果我们考虑当下的工作是为了一辈子的职业发展,首先就要有选择地做事情,凡是对将来职业有利的事情,不论是否有报酬,都要做。反之,只是为了钱,和职业发展分道扬镳的事情,则尽可能不做。
对待自己的职业,需要专业的工作态度。所谓专业, 就是一切以工作目标的达成为重。所有的沟通、会议、关系的建立、工作的分配等等,无一不是以这个为主要目标。在工作中,由于个人能力的局限、沟通不畅、其他情绪影响工作,未必什么时候都很顺利。
然而,为我们的职业考虑,在工作中要少受负面的情绪影响,避免采用消极的手段来应付工作。当我们做事非常专业时,同事们也只能非常专业地和我们打交道,这样即使一些人不喜欢你,也不得不配合你做事情。
第二个误区是把自己仅仅当作一个单位的过客,而不是主人。今天工作的流动性非常大,很多人平均三年左右会换工作。刚毕业的人尤其会把前一两家公司当跳板,期望有了经验后找到一个好公司,因此从心态上就把自己当过客。
人一旦觉得自己是过客,常常就对很多工作视而不见,也懒得维护与同事的关系。虽然他们想的是利用这个工作做跳板,但是一旦有了过客心态就容易不求上进,对自己最大的害处是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丧失了锻炼的机会。至于给其他同事留下了坏印象,那是必然的结果。怀着这样心态的人即使跳槽,也难以被赋予重任。
第三个误区是被语言暴力所激怒,然后乱了章法。我们很多人在工作中都有这样的体会,总有一些同事包括上级,没缘由地责备你、批评你的工作,但却不给出具体的问题和有建设性的建议,更不是真心帮助你。他们的这种行为被称为语言暴力。
实施语言暴力的人当然不对,但是如果处理不好,受害的是你,而不是他们。这种语言暴力最大的危害是,打击你的自信心,引诱你偏离工作重心。对于语言暴力,无论是骂回去,还是百般辩解,都让你疲于奔命,从而脱离了工作的重点,以及成功的机会。
判断是善意的批评建议还是语言暴力并不难,前者你采纳后明显对你工作有利,后者则是无理取闹。因此,一旦判断清楚对方是语言暴力,我们要不为所动,一方面继续我们的工作,另一方面要让施暴者有个交代。
一些人是无意中施加了语言暴力,这时给他们明确指出即可,要让他们知道自己做错了事。而有些玩权术的老手则是故意为之,对他们则要非常防范,不要轻易反击,而是要化解,等事情过后,要通过正常的渠道让他知道你已经识破他的语言暴力,让他今后做事有所顾忌。更具体的处理方法我下面还会提到。
第四个误区是疏于沟通。很多人因为急于做成某件事,生怕一些相关人士有不同意见,事先不打招呼,自己就匆匆作了主,指望着生米做成熟饭后大家来接受既成事实。然而,很多时候一些必要的环节最终绕不过去,其他同事知道后,会认为这个人对自己不尊重,缺乏团队精神,甚至到领导那里打小报告。
其实,大部分时候,提前打招呼总是一个好的、职业的做事方式,如果合作方有不同意见,可以通过协调和谈判解决。只要有利益可以分配,无非是设法确保各方利益就可以了。更何况很多时候征求别人意见,对方未必会反对。如果事先不沟通,即使做事人的想法和同事一致,同事有时还会故意鸡蛋里面挑骨头,最终要花更大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沟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