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退出了生活的舞台,年轻人成了社会的焦点。
我们很少去认真地关注老人的内心世界,他们的感情,他们的需求。
最近上映《我爱你》这部电影真实的反映当今老人的生活状态。
倪大红主演的常为戒,广州动物园维修工退休工人。十年前老伴病逝,儿女都已经成家,他一人独居。他有甲亢,常年吃药控制病情。
他的儿女工作很忙,很少关心他。唯一的关心,女儿在房间里安装视频,监控他,怕他喝酒多会导致病情恶化。远程的关心,有多少效果,用脚趾头想想就知道。
他的裤脚都掉线了,他一个大男人不会补衣服,只能拿着几个别针扣着。直到他与李慧如相识相知,有一日,李慧如拿了针线帮他缝补,他感到了很久没有体验到的温情。
而他总是甘之如饴地为子女付出。他帮女儿带孩子,帮孙女录视频,帮外孙打游戏,是孙女眼里通情达理的爷爷。
孙女这样评价他:讨好型人格。他很讨厌这样的评价,对孙女说:别再说了,再说我就是你们说的舔狗。
常为戒就是中国老人也是上一代父母的缩影,一生为儿女尽心尽力,不求回报。
可是这样的“”爱“”对儿女好吗?即可怜也可悲。
我的父母一辈子也是围着儿女转。
他们省吃俭用,很少买新衣服,衣服直到破了才舍得扔,上百的鞋子都嫌贵,买菜都是对比三家,挑选最便宜得才买。
我小哥小时候发高烧,没及时治疗,导致耳聋成了哑巴。这是父母一辈子的心病,愧疚。 小哥成人后,结婚生了孩子,依然是一个巨婴。
他虽然工作,但是一直依赖父母,吃住和父母一起,从来不补贴家用,缺钱了就问父母要;他的儿子也就是我的侄子,都是父母全程在照顾。
父母走了,依然放不下他,把房子和所有的积蓄都留给他。
由于对儿子的溺爱,对孙子也是溺爱。侄子从小生活在蜜罐里,体味不到爷爷奶奶生活的艰辛,花钱如流水一样,吃好穿好,名牌鞋子都有十几双。也不好好读书,上课就是三天打鱼两天嗮网,常常和街上的小混混在一起飙车。
他才16岁,就已经染上了社会的不良之气,好享受攀比,长此以往,这孩子是要废了。
父母的溺爱,终究毁了孩子。
父母一味按照本能的爱孩子,惯着孩子,满足孩子的所有欲望。
孩子一旦养成随所欲为的习惯,想怎么就怎么样,有一天刹不住车,估计离犯罪就近了。
成由俭,败由奢。
毛主席是不仅是伟大的领袖,而且还是教育家。他从小就让孩子学会吃苦,不能孩子养成奢侈之风。延安时期,李纳从小就和工作人员一起吃食堂;解放之后,李纳考上大学,毛主席不允许司机接送,更不给其享受特权;1957年国家倡导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支持农村建设,李纳主动申请下乡,工作不怕苦,积极肯干,一致获得领导同事的认可。
李纳说:父亲留给他们最宝贵的财富如何是做人。
做父母的应该学习毛主席,让子女适当的吃苦,才能体验生活的艰辛,磨练意志,才能塑造完整的人格。培养孩子成为社会有用的人,这才是真正的爱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