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不想去想校园暴力这样的事情,在我们小时候的年代,学校在我们心里,就是一方净土,那里是保护我们,教育我们成长最伟大的地方,一直到现在都有家长说,现在家里管不住你,以后老师就能管住了,学校的教育管理是大部分人还是非常认可的,从根本上说明了教育在家长们的心里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但也成了家长不主导面对孩子的成长问题的理由,这种状态在中国至少身边还是比较普遍的。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也有说“小时偷针,长大偷金”。这两句谚语充分说明了孩子成长中的内因和外因。
![](https://img.haomeiwen.com/i11710366/e6a19408ed172373.jpg)
以上两则通报是离我们比较近的时间发布的,不同的地方发生同样的事,有着同样的结果。令人心痛之余,相信每位读过的人都会想到自己的孩子,会诧异当今时代的背景下这种令人惊叹的事怎么会发生在未成年的青少年身上。
疯狂追求教育完美的年代,越来越频繁的发生这样的事,这是莫大的讽刺。
究竟什么原因呢?个人做了些许思考,限于认知范围,也只能是一得之见。
父母认知的局限性,当孩子面对危险时,只能提供效果最弱的方式来应对。既没有有效的预警信号告知,也没有有效的应对技巧。这导致孩子面对危险时,有时候会不知所措,️有时会甘愿忍受。
第一则通告里的14岁的男孩子,仅仅被父母告知,遇到坏人就跑,可是当时这样危险时候来临时,恐怕更多的是恐惧和害怕,哪里还能冷静下来应付,再考虑逃跑和求救。这就说明了父母平时教育的死角,当遇到威胁和微信,甚至是有生命危险的时候怎么办?这些被教育的太少太少了,也许都被“人性的善”而蒙蔽了双眼。“人性”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其实多讲讲人性的弱点或者本性也无妨,多少会在某个时刻会用上。
经济的持续增长,带来老百姓生活水平和方式的提升,对教育的追求和知识的渴望,让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更加上心,都是家长门手心里的宝贝,所以孩子们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和心理上的有持无恐,造成了同学之间许多不可调和的矛盾和无法释缓的心理负担。信息畅通时代,想要什么样的信息早已不是秘密。心理不健康的基础上,暴力行为自然得以进化,应运而生。带来的结果就是受害家长的无限悲痛。
第二则通告里,比较典型的就是大家的思维里,一般男孩子打架还能说得过去,可是女孩子们怎么也会出现这样严重的暴力事件呢,原因恐怕不能一概而论了,是家庭,孩子和社会公共信息带来的综合结果。
有人说毕竟是小概率事件,可是,凭什么就该让受害人的父母去承受这样的丧子的悲痛。没有理由的。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14周岁以下的孩子犯罪是完全不负法律责任。
这项的规定就形同虚设,并没有与时俱进。凭什么暴力行为让对方失去了生命,施暴者还能生活的好好的,这不是助纣为虐,又是什么?难道仅仅因为孩子还小吗?不,这是助纣为虐,这是社会法律的不公平和付出的代价太小了。真的呼吁国家可以适当修改刑法,让施暴者也付出同样的代价。心慈手软只能带来一个个悲剧,青少年才是未来的中流砥柱。
家长认知的提升,平时给孩子灌输的不要全是儒家礼仪,也需要教育当面临不同的危险时,我们该如何正当自卫和巧妙的躲避危险。不要太相信“人性”的善良!
加强孩子心理的全面教育,建议学校开设专门针对“校园暴力”的课程,可以邀请父母同孩子一同参与,从源头上遏制事件的发生,推动校园惩罚机制,还校园一方真正的净土。
最后,对社会舆论和公众环境的重视,加强宣传校园暴力的危害性,尽量去启发人性本身的善。
绞杀“校园暴力”,应该是每位公民的责任,绝不是一味的认为是小概率事件,可当发生是,又有谁愿意做那个倒霉的受害者和悲痛欲绝的亲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