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哲学家牛人岸见一郎在研究了现代心理学之父,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思想后,出版了自己成果书籍-《被讨厌的勇气》。
得到听书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你的个体成功及幸福与其他任何人无关,它取决于你自己的自尊体系,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拥有“被讨厌的勇气”的自由幸福状态,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感。
现实中的我们不幸福的原因
01
所有的不幸是自己的选择
有些喜欢抱怨的人,抱怨自己的原始家庭带给他的不少的创伤及不幸,比如生长在农村家庭的自卑感,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羞愧感,甚至性格上儿时受过父母或他人的羞辱形成当下不自信的无力感。
如果一味靠过去来解释现在的每一件事物,我们会陷入一种绝对的论断的“原因论”中,就是我们的现在甚至未来的全部都是由过去的经历所决定的,而且无法改变。
事实是我们用阿德勒的“目的论”解释,现在你的不幸是因为你自己亲手选择了不幸,你之所以无法改变,是因为自己下了“不改变”的决心,其实你可以利用不幸的自卑感去不断追求卓越与进步,做与不做是你的选择。
02
人际关系是烦恼之源
处在复杂社会网络中的我们,可能会因为自卑情结而躲避人际关系,避免不在一段关系中受伤,也可能会面对自己的优越性到处炫耀,无论哪一种可能都会存在烦恼, 如果想消除烦恼恐怕只有一个人在宇宙中生存了。
阿德勒认为,决定我们目前状况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赋予经历的意义。
如果你是一个不安于现状,在奋力攀登人生高峰的人,你需要主动选择改变的勇气,也需要在各种关系中面对被讨厌的勇气。
我们怎样找到自由幸福的状态
01
行动上,抛弃烦恼,进行“课题分离”
我们每个人面临的人生三大课题是工作,交友与爱,它们都离不开我们复杂的社会网络,处理好这些课题,还是要靠自己的判断。
人际关系的烦恼源于对别人课题的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干涉,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的改变。
比如说孩子不愿意学习是孩子的课题,必然承担选择不学习带来的结果,像是成绩不理想,考不上好学校等结果。
父母只能为之创造条件而不是不停干涉,这样就可以避免了许多冲突。
当然父母要随时准备好给孩子充分的支持,在孩子没有向你求助时,不要指手画脚,这就是“课题分离“,给孩子建立内部自尊系统重要的环节,也是具体的行动指南。
你喜欢别人,跟别人愿不愿意喜欢你也完全是两个课题,你喜欢别人是你的课题,她愿意不愿意接受你是她的课题,用爱的名义做一些道德的绑架会跨越人际上的边界感,也会导致不被接受。
02
思想上,追求自由就要有被别人讨厌的勇气
我们并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他人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如果一味追求认可,在意别人的评价,那最终会活在别人的人生中。
真正的自由是能够有勇气被别人讨厌,但这不意味着,被别人讨厌是我们应该去追求的一种状态。
被讨厌有时仅仅是你按照自己方式生活的表现,所以你的行使自由,有时需付出代价,就是不被别人接受。
03
找到共同体感觉才是真正的高级幸福
人际关系是烦恼之源,同时也是幸福之源。
人际关系带来的低级幸福是在关系中比较得来的,有时是建立在别人的某种不幸福之上,比如自我优越感。
而高级的幸福来自于“共同体感觉“,就是一种持续的有价值的,对他人的贡献感,但并不仅仅是牺牲自己换来的。
家庭,公司,社会都可以是共同体,在家庭共同体中,你的幸福来自于被家人需要;单位共同体中,你为公司创造价值,能感受到幸福;社会中你的公益奉献,也能感受到幸福,这些幸福不是靠和谁比较得来的。
这种追求幸福的起点和终点,比如父母对孩子的无私之爱,工作狂的投入,热心公益的爱好都是汇聚在自己身上的,贡献和价值在共同体中体现,但最后的结果依然与他人无关,你不需要得到他人的肯定或者回报。
04
我们可以平凡,但绝不平庸,把握当下,活好每一个瞬间
当思想与行动在自己身上形成良好的闭环时,你就可以清晰的认识到你的自由来自勇气。
你相信怎么做是对的,做什么样的事是有意义的,你控制的是自己,这种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也是我们所说的价值与精神的由来。
真正的勇气来自于有明确的目标,有自发的内驱力,时刻提醒自己,决定我们目前状况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祝福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真实有意义的人生,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