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历史馆 | 眉宇之间,额头之上,看古代女子如何在方寸之间玩转“额

历史馆 | 眉宇之间,额头之上,看古代女子如何在方寸之间玩转“额

作者: 美妆博物馆 | 来源:发表于2017-01-06 12:12 被阅读304次

历史馆 |眉宇之间,额头之上,看古代女子如何在方寸之间玩转“额黄妆”?

——《揭秘古今中外时尚潮流史》系列2

古代宫廷大剧总是在荧幕上应接不暇,

更是出现了越来越多靠女主颜值来撑起一部剧收视率的情况。

然而,从影视作品的历史背景来看,

真实纪实也好,架空虚构也罢;

其中在女性角色的包装塑造方面,

不禁让观众心存疑惑,

亦或是大呼“辣眼睛”而不忍直视。

千篇一律的一字眉、美瞳、烟熏妆......

我们把现代审美妆容强行凌驾于古代美妆之上,

让人们永远无法感受到纯粹真实并极具特色的中国古代美妆,

也难免当今影视作品面对“喷子”的猛烈攻势而不知所措。

那么,今天美妆博物馆秉承着还原真实古代美妆的信仰,

来带领大家穿越千年去感受

“微风习习,女子玉手芊芊,兰花指微翘,

打开妆奁,对镜贴花黄”的闲情逸致,

去体验那些真正的古代美妆、

那些在额前方寸之地留存的美丽——额黄妆!

1、额黄为何物?

额黄是一种古代中国妇女的美容妆饰,

也称“鹅黄”、“鸦黄”、“约黄”、“贴黄”,“花黄”。

因以黄色颜料染画或粘贴于额间而得名。

诗词文赋中不乏对额黄妆的溢美之词:

如“半垂金粉茹如何似,静婉临溪照额黄。”

又如“最爱铅华薄薄妆,更兼衣著又额黄。”

再如那些年,我们在语文课上背诵千万遍的

北朝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载誉归来后,

也不忘“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这些指的都是额黄这种妆饰。

2、额黄的“身世”

据史料记载,妇女额部涂黄,起源于南北朝。

这种妆容的产生与佛教还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南北朝时,佛教在中国盛行,全国各地大兴寺院,

大江南北广开石窟,

掀起了崇佛的热潮,众多善男信女常侍佛前。

然后一些爱美又比较前卫的女性,

从涂金的佛像上受到启发,

于是充分发挥创新精神,便将自己的额头涂染成黄色,

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涂染额黄的风习。

据记载“北妇以黄物涂面如金,谓之佛妆。”

既说明额黄与受佛教影响的关系,又可见直到辽宋时期,

北方地区的部分妇女,仍保留着“黄物涂面”的习俗。

3、两种方式轻松驾驭额黄妆

从文献记载来看,古代妇女额部涂黄,有两种作法:

一种由染画所致;一种为粘贴而成。

所谓染画,就是用画笔蘸黄色的染料涂染在额上。

其具体画法又有三种:

一种为平涂法,即整个额部全用黄色涂满,

如“满额鹅黄金缕衣”;

第二种为半涂法,或上或下将额部仅涂一半,

然后以清水过渡,呈晕染之状。

“眉边全失翠,额畔半留黄”即指此。

《北齐校书图》中的妇女,眉骨上部都涂有淡黄的粉质,

由下而上,至发际处渐渐消失,当是这种面妆的遗形。

与染画法相比,粘贴法则较为简便。

这种额黄,是一种以黄色材料制成的薄片装饰物,

用时蘸以胶水黏贴于额部。

由于可剪成各种花样,故又称“花黄”,

诗词中“举袖拂花黄”“翡翠帖花黄”说的都是这种饰物。

这额黄,是染画也好,是粘贴也罢。

试想:女子清晨早起,轻轻推开窗前薄雾,

在鸟语花香中,漫对菱花铜镜,

先理云鬓,再描黛眉,继而涂额如金,“满额鹅黄金缕衣”。

啧啧,最是一样惊心处,回眸一笑百媚生。

4、身临其境感受千年妆法

让我们先大开脑洞一下,

如若21世纪的我们穿越了,

如何get到最美最地道的妆容而不出现违和感?

美妆博物馆就带你穿越千年去体验,

古代女子真实的额黄妆容画法!

南北朝篇

南北朝的女子涂额黄,采取的是“约黄”手法:

即是在前额仅涂上一半黄色,再以清水推开黄色,

向另一半肌肤缓慢过渡,整个额头呈晕染之状,

与妹纸们精心化眼妆上眼影时追求的晕染感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北周庾信诗“额角细黄轻安”

那种含蓄中带一丝娇媚的妆容就如明星的伪素颜自拍,

宛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唐朝篇

唐朝的额黄是从南北朝的额黄传承而来,

继承了色调,却未继承风格。

唐朝女子涂抹额黄,采取的却是“平涂”手法:

即将额头全部涂黄,没有深浅变化和浓淡过渡,

让额头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每一寸,都是最明亮的黄色。

如唐朝裴虔馀诗“满额鹅黄金缕衣”,

倒是像极了唐朝女子的性格,

即使手里素材只是月亮般的色彩,那也要做个太阳出来!

除了涂抹,唐朝时还有一种粘贴方式:

即用金黄色的材料剪裁出花朵、飞鸟、星星、月亮,

粘满整个额头。

多么豪迈的手法,把额头当画板,

任由思维创意肆意飞翔,天堂也能顶在头颅之上!

就像温庭筠所写“云髻几迷芳草蝶,额黄无限夕阳山”,

把宽阔的额当作小小的山头,

上面挤挤挨挨,铺满温暖的夕阳。

另外,唐代妇女还对“额黄”妆有所发展,出现了“蕊黄”:

即以黄粉绘额,所绘形状犹如花蕊一般,异常艳丽。

这当属最美的一种“额黄”妆了。

“蕊黄无限当山额,宿妆隐笑纱窗隔。”

“小市东门欲雪天,众中依约见神仙,蕊黄香画帖金蝉。”

由此可见,蕊黄妆在此时是非常盛行的。

严格说来,它已脱离了染额黄的范围,更多地接近花钿的妆饰。

5、额黄妆的“成分表”

额上所涂的黄粉究竟是何物?

从“内里松香满殿开,四行阶下暖氤氲;

春深欲取黄金粉,绕树宫女着绛裙。”

以及温庭筠诗:“扑蕊添黄子”等诗句看来,

或许黄粉就是松树的花粉。

松树花粉色黄且轻香,确实宜作化妆品用。

据记载中有“麝香黄”、“黄金粉”、“松花粉”

虽语焉不详但都是比较美好之物。

然而也有雷人的解释!

相传宋代,竟说“额黄”是狼粪,恶意昭彰......

当然记载中并无准确考证。

其中像“对镜贴花黄”以粘贴方式的额黄妆中的“花黄”,

具体做法是采集黄色花粉作为颜料

再将薄纸片、干花片、云母片、蝉翼、鱼鳞、蜻蜓翅膀等

染成金黄色,然后剪出各种形状后贴于额部。

总归,都是纯天然食品级化妆品,

和心上人亲热的时候被吃掉也无妨~

6、“额黄”与“黄花闺女”之间的轶事

“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

1400多年前,南北朝宋武帝有位高颜值的闺女---寿阳公主。

一日,她在宫中玩累

了,便卧于宫殿的檐下休息。

有时,美丽的创造就是妙不可言......

一阵微风拂过,梅花片片飞落,

有几瓣梅花神一般巧合地掉在她的额头上,

梅花渍染后还留下斑斑花痕,寿阳公主瞬间更娇柔妩媚。

宫女们见状,都忍不住惊呼美颜盛世。

此后爱美的公主变对这款妆容爱不释手,

常将梅花贴于额前,并名为“梅花妆”。

不成想,还掀起一阵潮流风尚,民间女子争相模仿。

然而由于梅花具有季节性,为了美的女子们就寻找替代品,

最终便锁定了黄色的花粉作为化妆的粉料。

人们就把这种粉料叫做“花黄”,

同时由于梅花妆的粉料是黄色的,

加之采用这种妆饰的都是没有出阁的姑娘,

慢慢地“黄花闺女”便成了未婚少女的专有称谓了。

古代女人对额黄的喜爱程度绝对不亚于

现代姑娘对口红的痴迷,

直至宋代额黄妆还在流行,并在诗歌和文献多次出现。

现在的姑娘要打造一款精致的妆容,

除了无暇的底妆,在眼妆和唇妆方面可是下足了功夫,

而对于古代妹纸则是在额头大做文章。

女为悦己者容,

在千百年前的中国,

女子化妆就已经成为了一种细致的文化。

不仅体现了古人对美的追求,

更能反映了社会生活的点点滴滴。

从古至今我们从未停止“美”的研习,

美妆博物馆将与您相邀去触碰千年的美丽智慧,

带您欣赏历史长河中那些绚烂的烟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历史馆 | 眉宇之间,额头之上,看古代女子如何在方寸之间玩转“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tgt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