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几节公开课,有两种非常强烈的感受相互冲撞,不吐不快。
公开课难免有表演的成分,这个也不是秘密。但是一种课表演成分过于严重,完全成了某种形式化,老师甚至会变成一个小丑,上蹿下跳。整个课堂的知识性大大减弱,只剩下一个华丽的外壳。
而另一种却给人一种极接地气的感受,整个过程很舒服,即便我知道老师之前讲了n遍,即便有一些表演成分,但是却给我一种“老师基本功非常扎实”的接地气感,同时不缺乏知识性和趣味性,让我这个曾经很讨厌这门课的人也融入了进去。
一种浮夸,一种踏实。内行人看门道,过于形式化的东西走不远,内行人看的是本质,是核心。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教师能够少搞这些形式上的公开课,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内容上,放在自我“源头活水”的开发上,教育能不能上一个台阶呢。当然,有很多政策上的驱使,一线教师往往也很无奈。
在我们生活中,也有这两种人,一种善于夸夸其谈,但是拎起来啥事都干不成的人;一种潜下心来做事的人。第一种人最善于装,日子久了,什么妖精都会现形的。我钦佩第二种人,默默地把自己变好。
至今我都异常佩服同桌的她,身上有一种稳稳的品质。记得那时高三,她的一个学习习惯让我瞠目结舌。每天中午她都会把上午老师的讲课内容重新捋一遍,写在笔记本上。最初,我以为她只是写下重难点和自己不会的,直到翻开她那密密麻麻的笔记,我震惊了!她是把老师讲的全部内容写了下来。当时我很瞧不起她的低效率,而在最后冲刺阶段,我才明白,那些我自以为会的概念竟开始变得似是而非,而她给自己制定的习惯开始发挥效力,在我不得不回去翻定义时,她却在钻研那些难题了,她的成绩一次比一次好,稳稳地去了自己想念的大学。
后来,她工作,我们一起出去玩。她能够每天坚持锻炼来减肥,每天吃固定个数的枣、核桃、桂圆等来调理身体。等我过了2年再见到她时,她已经变成一个皮肤红润,妆容精致的瘦子。
我钦佩那些实干的人,稳稳的,一点一点地积累自己的力量,时间一长,就变成一种气质,从内到外散发出来。实干兴邦,是真理,也适用于个人。
稳稳地、默默地把日子过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