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想法简友广场
读《沧浪诗话》(3)

读《沧浪诗话》(3)

作者: 虎爪猫王 | 来源:发表于2023-06-30 22:52 被阅读0次

    假如创造力有欠缺,归纳总结是显示能力的绝佳途径之一。这一条在方方面面都适用,包括诗词文学。

    诗之法有五:曰体制,曰格力,曰气象,曰兴趣,曰音节。

    陶明濬《诗说杂记》解释:此盖以诗章与人身体相为比拟,一有所阙,则倚魁不全。体制如人之体干,必须佼壮;格力如人治筋骨,必须劲健;气象如人之仪容,必须庄重;兴趣如人之精神,必须活泼;音节如人之言语,必须清朗。五者既备,然后可以为人。亦惟备五者之长,而后可以为诗。

    通俗一点理解:体制,指作品的体裁、格调;格力,指作品的格调、气势;气象,指作品的气韵和风格;兴趣,指作品的情调趣味;音节,指作品的节奏。

    细品之下,这所谓的诗法有五,并不是完全割裂,相互间都存在关联。

    诗之品有九:曰高,曰古,曰深,曰远,曰长,曰雄浑,曰飘逸,曰悲壮,曰凄婉。

    还是陶明濬《诗说杂记》:何谓高?凌青云而直上,浮灏气之清英是也。何谓古?金薤琳琅,黼黻溢目者是也。何谓深?盤谷狮林,隐翳幽奥者是也。何谓远?沧溟万顷,飞鸟决眦者是也。何谓长?重江东注,千流万转者是也。何谓雄浑?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者是也。何谓飘逸?秋天闲静,孤云一鹤者是也。何谓悲壮?笳拍铙歌,酣畅猛起者是也。何谓凄婉?丝哀竹滥,如怨如慕者是也。

    中国的众多古籍之所以既有注,又有疏,除了光阴流逝造成的语言隔阂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注”未必能看懂。比如这个,文学是朦胧的,文学批评是朦胧的,文学批评的批评还是朦胧的。

    所谓“诗品”,有两种解释。一是诗的品级,有高下之分,如钟嵘《诗品》;二是诗的风格,比如这里,指诗的风格,并没有明确的高下之分。

    自己尝试着理解下:

    高: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古: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深: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远: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长: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雄浑: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

    飘逸: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悲壮: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凄婉: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其用工有三:曰起结,曰句法,曰字眼。其大概有二:曰优游不迫,曰沉着痛快。

    诗,通常都很短,不仅起、结重要,中间内容同样重要,不应过分强调起结。但不可否认的是,好的起句,会一下抓住人心。比如《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句法,指句子的结构方式。诗句的音节变化以及上下呼应,凸显节奏感和美感。在我自己的印象里,句法最好的莫过于《楚辞》,长短句的结合加上“兮”字的辅助,即便是长篇都不会觉得乏味。

    字眼,指诗文中精要关键的字或词。这个比较容易理解,语文课本上也常提及,最出名的,是那个“绿”,还有那个“闹”,耳朵都听出了老茧。事实上,精妙的字眼何其多,干嘛要死揪着那几个不放?

    优游不迫沉着痛快,是诗歌的两种审美风格。在最顶尖的那撮诗人中,贴着前面那个标签的无疑是陶渊明,贴着后面那个标签的,非诗圣莫属。

    诗之极致有一,曰入神。诗而有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惟李、杜得之。他人得之盖寡也。

    入神,是一个很难解释的词。惟李、杜得之的说法,不应该成立。李、杜确实达到了唐诗的巅峰,但这个巅峰指的是整体性。而“入神”,却存在非常大的偶然性,并不是水平高,就一定能写出入神的作品。

    举个简单的例子,盛唐诗歌,常有“第一”之争。一千多年下来,这个争论的结果渐渐也趋于统一:号称孤篇压倒全唐的,是《春江花月夜》;七律第一的,是《黄鹤楼》;七绝第一的,是《凉州词》,五律第一的,是《登岳阳楼》五绝第一的,是《登鹳雀楼》,并不全是李杜。而我自己心中的第一,是《登幽州台歌》。

    排名当然有争议,但至少能说明一个问题。入神,惟李、杜得之这个判断,有失公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沧浪诗话》(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tjt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