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箕仙与幽灵信仰
先介绍我国秦汉以前的死后信仰,祭祖如在,万物有灵,早先地狱和轮回系统没有建立时,人鬼混居,鬼就在坟地待着,而坟地常常在城北,“有北”是太阴之乡,和黄泉、酆都、幽都等同。
九原原来专指晋国大夫的墓地,而九京的京,是原字的讹写。
太山原指山西的霍山,有过灵异事件(当时原初信仰,整个山还能作祟),后来儒家发达了,鲁国泰山就雀占鸠巢,霸占了灵界门户。
封神制度源于祖先崇拜,后来逐步扩展,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张天师能封城隍庙的任职,不知从哪朝哪代兴起的。
神通法力一般被认为集中于强死(不寿终)的鬼灵上,所以岳武穆降灵远多于郭汾阳。
扶箕的主角神仙也有,鬼仙更亲民常见,后者等同于鬼狐的民间崇拜。狐常常称为大仙,也有爱上秀才、诱其自杀的案例。
2,幽灵与知识
许地老1940年写的本书,能有很好的鲁棒的科学认知试图解释扶乩这种事情还是难能可贵的,也没有太民科的歪。
说世间一切运动无非物理的和化学的,楼梯足音、天花板弹球这些都是木材早晚热胀冷缩的应力反应,无需多虑。一些灵异现象背后也有人为蓄意。
“鬼灵的存在多半是推理的错误或观察的不周密”,譬如谶谣、推背图烧饼歌之类,都是事后回观才攀扯附会上去的。预言本身都是以模棱两可喻意多重见称的,一些灾厄的说法更是放在哪朝哪代都有普遍映射性。
“见鬼是主体的心理作用和生理作用”。除了常见的幻觉、错觉外,灯光照耀下,还有一种后像作用,类似眼中的残影叠加。
3,箕动与感应
箕动是一种心灵能力活动的现象,分灵动和灵感两种。
许地老认为,以太波传输脑电波意识流,箕仙的学识见识,不但受限于媒介者的水准,也主要的受箕坛现场观众的知识面、经验范围影响。举了现场有学者质问箕仙、考据出问题,箕仙无言以对、顾而言他的例子。譬如问邱祖是否《西游记》作者,为啥元初的丘处机在西游小说中提到一些明代的官职称呼。譬如说吕祖的家世,一般说吕渭之孙,而有的箕仙扯到了武周时代。搞的箕仙在名人中的选择范围也缩小了,因为太有名的李白杜甫之类,文人士子有的了解详细,乱说容易出马脚破绽。
4,扶箕者的捣鬼
神道设教,常有鼓励迷信的嫌疑。举例明世宗嘉靖朝的蓝道行案,搞得原本迷信的嘉靖,也对这些道士方士戒心重重了。
也举了士子假借降坛,随后点破的恶作剧例子。
结论:
私欲使人迷信而寄托神仙外物。
纪晓岚先生记录扶箕的事例最多,但他本人是较为清醒的,并不随便迷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