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中有个首因效应,意思是在社交见面中,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能起到先入为主的作用。如果一个人在初次见面时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那么人们就愿意和他接近,彼此也能较快地取得相互了解,并会影响人们对他以后一系列行为和表现的解释。反之,对于一个初次见面就引起对方反感的人,即使由于各种原因难以避免与之接触,人们也会对之很冷淡,在极端的情况下,甚至会在心理上和实际行为中与之产生对抗状态。
好的第一印象不容小觑,它蕴含着很多我们意想不到的机会和缘分。
什么是第一印象呢?就像一个过滤器一样,我们通过感受别人的形象、动作、语言等重要信息带给我们的感觉,对他人做出了一个初步的判断。当然,这个判断不够客观,但是很重要。因为在很多场合,对方未必有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你,但必须做出快速决策,这时候你就不要苛求对方可以:日久见人心了。
快速建立好的第一印象,对我们都至关重要。它会让我们成功得到一份好工作,结交好朋友,得到客户认可,甚至是碰到一份良缘。那么,如何在第一次交往中就能得到对方的认可呢?有一个秘密,就是:
关注对方的感受。如果对方感到自我满足并觉得开心的话,那么我们就留给对方的第一印象不会太差了。我们可以从身体语言、谈话语言和反应回馈三个方面来说。
首先,身体语言。当和别人第一次沟通的时候,可以通过细微的身体语言来表示我们的态度。比如眼神要时刻关注对方,眼神中传达的信息,能够让对方了解到你对他是尊重的,还是不屑的,是信任的,还是疑惑的。除了眼神之外,微笑也很重要,我们经常说“爱笑的女生,运气不会太差。适当的微笑能给人留下亲切感,也容易获得对方的信任,给人留下好的印象。我记得自己最初做培训的时候,经常给人留下”高冷“的印象,为了训练自己变得更加有亲和力,在讲话的时候可以保持面部微笑,我苦练英文字母C,也就是在讲话的时候,同时默默做出发C的口型(当然不能出声音),不信你试试,在发C的时候,嘴角上扬,保持微笑。现在基本能切换自如了。我们一位同事是专业长民族音乐的,她在舞台上除了声音是专业的外,面部的表情也是专业的,笑容在大舞台上自信坚定且有亲和力,这是长期训练的结果。所以,可以多做训练让自己有更好的面部表情呈现哦。
肢体动作也很重要。肢体动作不用刻意去做,更多时候是一种自然流露,这种自然的状态能够衬托出你的细心和用心。比如简单的点头、身体前倾和握手,都能在交谈的过程中拉近与对方的距离,给到对方心上和鼓舞的社交好处,这就是关注对方的感受。
其次,谈话语言。在第一见面的时候,如何开启话题呢?可以采用环境+自我介绍的模式。这样比较容易找到“共同点”这个社交好处。比如“今天这个活动还挺有意思的,你是怎么知道这个活动的呢?当话题打开之后,可以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这样会给人信赖感,也让对方对你的了解多一层,比较容易破冰。有了共同点做铺垫之后,就可以进行更加深刻和广泛的话题讨论了。这时候就可以用到心上、鼓舞、启发等话题引申。刚开始不要讲太多,以免给对方一种夸夸其谈的感觉。
当然,你的周围一定有那种可以把天聊死的人。哈哈,这时候就需要讲究聊天的艺术了,比如你用封闭式问题,就很容易出现尴尬的情形。因为对方只需要短短几个字来回答就可以,所以为了保持话题,你可能会提出多个封闭式问题,并且问题之间很难有强关联。这样当然很容易把天聊死了。
最后,反应回馈。在聊天中,我们需要给予对方动作上的肯定,这就是上面说的身体语言。当对方提出的问题是我们知道或者感兴趣的话,那么就很容易继续下去,简单有条理回答,切忌长篇大论。如果对方的问题我们没有接触过,可以真实表达自己不了解,但是很感兴趣,希望能多听听他的说法,让对方多讲讲,自己表示感兴趣,并给予语言和动作反馈,这些积极的反馈会促进对方讲更多。
让自己在他人面前表现出好的第一印象,这是一种社交货币,可以极大降低沟通成本,提高与他人互动的效率。同时,对于别人给自己的第一印象,要保持客观和理性,不要因为不好的第一印象以偏概全下定义,宽容和包容,更能创造良性的社交互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