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老婆跟我分享她最近学习的一个课程。
她问我:在餐桌上,要不要让长辈动筷后,才让孩子吃饭?
我毫不犹豫的回答,当然啦,为体现我学习过的,还补充了理由。我还真思考过,餐桌礼仪除了礼貌,还可以培养孩子尊重他人。更深层是去除他们目中无人,老子天下第一的心理。
老婆补充了点,除这些,更重要可以培养孩子“延迟满足”,这点我确实没想过,教育孩子尽在生活每个角落,不需要制造场景。
我们一直在说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餐桌上是每天都实践,且很容易做到的场景,又不用刻意,但确是很多人忽略的。
在这个年代,我们已经把老祖先那一套套给忘了,不知道有多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是先喂饱了孩子自己再吃的。是文明的进步,还是退步,我也说不准,也不说这个,先聊聊我对“延迟满足“的理解。
延迟满足相对于”即时满足“,更考验一个人的自我控制能力,培养耐心,为长远的目标克服一切的勇气和能力。延迟满足对养育孩子有什么意义。
先说说延迟满足能力不足的表现。
如边做作业边看电视、上课时东张西望做小动作、放学后贪玩不回家,容易性格急躁、缺乏耐心,进入青春期后,在社交中容易羞怯固执,遇到挫折容易心烦意乱,遇到压力就退缩不前或不知所措。
是身边比较长见,有些孩子想要一样东西,一旦没有立马获得就会发脾气,哭闹不止,甚至动手动脚的。还有些人因别说了一句不中听的话,产生矛盾或者打架,甚至有的走向轻生。
在刚过去的端午节,广州某中学高二学生,因早恋被老师骂是败类,有多远给我滚多远。就这几句话接受不了,走向跳楼。这名16岁的少女,此刻正躺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仅剩下心跳,呼吸和血压都要靠设备和药物来维持。
每个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对未来长远的考虑,需要家长培养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如何培训,可以先从饭桌的礼仪做起。
写这篇的时候是端午节,刚好高二的学生轻生的事情触发的。一直没有发出来,6月底的时候又发生了两件事,一是深圳北站赶不上车的姑娘刺伤车站工作人员;二是杭州因快递不拿上楼而割了快递员的喉。
我们一直听到,不能让情绪控制我们,其实嘴里怎样说没用,要让每个人从孩子开始接受训练。
我们可以延迟满足,也可以接受得不到满足,这些都不会让我们产生愤怒的情绪,更不会让情绪控制着。
小孩子是最容易被养成良好的等待,耐心的习惯的。记得我侄子婴儿时没有立即得到也是大哭的,后来大人有意引导,也是会安静,耐心的等待的。
老婆的单位也会时不是组织这样的培训,期待更多这类似的培训走进校园,走进家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