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个?你说的么个?夜儿晚上?不不不,人家前儿黑节就家来了。
嘻嘻,听出来了么,我们那里的方言扑面一股坷垃蛋子味儿,要是能听懂,好,那咱就好好拉拉呱。
你说小四这人还不咋?
狗咬豆角子,里里拉拉一路子,没点利索劲,他这人可真不咋地!
哈哈,九哥得给大家解释几句了,不然,有朋友看得一头雾水,估计要绝尘而去不甩我了。
不甩?就是不睬,不理,用句糙话说就是不吊你。
“么个”就是“么”,就是“什么”的意思,多表疑问,在听不清或者不相信的时候,配以表情和其他肢体动作,可以说形神兼备啦。
难点来了,别说同在山东省,就是同在泰安市,有些方言看上去没多大区别,意思却截然不同,比如这“不咋”和“不咋地”这两个词,东平人夸奖人好习惯说“不咋”“真不咋”,否定或者批评某人不怎么样时常用“不咋地”,但邻县肥城和宁阳似乎只用“不咋地”来否定,“不咋”这个词就极少人知道,偶尔一听还以为“不咋”就是“不咋地”!
夜儿晚上?当然就是昨天晚上的意思,有的地方也叫做“夜儿后上”。
前儿黑节?哈哈,知道夜儿晚上了,也就应该明白什么是前儿黑节了吧,那就是前天晚上呀。
好,都坐好,别在那里交头结耳咬耳朵说小话,咱先啦几个时间方面的方言。
先说今天、明天和后天。
今天不叫今天也不叫今日,叫“即门”,明天如果把方言变成较规范的文字,我觉得应该是”明儿“,但话音却最好用”面儿“才更有味道,至于后天,我觉得英国那些洋鬼子大约是偷学了俺这里的语法之精华了,因为他们称后天的意味和俺这里差不多,俺这里叫做”过面儿“,面儿过了的那一天可不就是过面儿么,英国人非得变成什么”捏得阿夫特特冒入“,多特么别扭,唉,没办法,这些鬼子就是经常办些别扭事儿!
那昨天、前天和大前天怎么说?
昨天是”夜儿“,前天叫”前儿“,大前天当然就叫”大前儿“了。说到这里作为规范的科普,我可得郑重提醒大家,俺那咕哒说话儿话音还是比较重的,写出来的这个字读起来一听就知是不是本地人,如果你生硬读那字面儿,像我这种土著一听就咧嘴:”什么呀,二把刀,里巴头!“
举个最简单的栗子哈。
我们这里称自己母亲叫做”娘“,可这音儿却不是字面味儿,那叫”NIA“,小时放学回家放下书包第一句就是“NIA !饭好了么?饿死我了快!”
煎饼不叫煎饼叫什么呢?叫“NIAMING”,然后小学生写作文就出来笑话了,坐好哈,喝水的先咽了肚子里,如果含在嘴里,千万别对着人,小心一口喷出来弄湿了人家姑娘的绣花裙,脱下来你可赔不起。
有个学生作文这样写的:放学回家饿死我了,一口气吃了两个娘们(NIAMING)……这不能怪人家小孩子,人家识字少么,不会写煎饼,就用白字替代了,谁知道字面上就成了“娘儿们”了呢!
长老在这里暴一件自己的糗事。反正年龄大了脸皮厚,用俺这话说”老墙头硌臊“,其实就是老不要脸的意思,哈哈。
虽然大学学过普通话,虽然教普通话的老师逮着宁阳和东平的学生当重点。可俺热爱家乡啊,不论普通话再怎么勾引我,心心念念的还是坷垃堆里尿尿窝里学会的那些方言,大学考普通话的老师也贼坏,他们考查过关的时候,先看你学籍,一看俺那咕哒人,那听得那个仔细也,气死宝宝他大大了!
带着勉强及格的普通话上了讲台,面对十一二岁的小屁孩讲课还莫名地紧张,那天讲的是鲁迅名篇《孔乙己》,我刚说一句学生便笑翻了天,用俺那边骂人话叫“炸了鸡窝子”。咋了,咋了,我说错么个了?
我用板擦敲着讲桌,可那些毛猴子们根本刹不住车,他们嘴里笑着两脚还直跺。我恼羞成怒地揪起靠我最近的一个小男孩,问他笑什么。
”你……你说的XIAOFA?小发?呵呵,那是小虫子!麻雀!“
什么狗屁(小发)XIAOFA?我明明说的是小说(XIAOSHUO)!
但我当即明白了问题所在,我的普通话不过关啊,语调没有把握好,结果让这些狗屁孩子们笑得一张张脸给猴屁股似的。
还有吧,还有……长老俺可是粗人,说话有语病,工作期间换过三四个单位,初时没少尴尬,因为在俺当地那口头语没有任何恶意,最多表感慨或者情绪,就有人不高兴啊,翻脸倒不至于,可解释是免不了滴!直到现在长着长着不长了,开始“出出”了,都“出出”成老黄瓜了,可那些语病还没完全改,唉,到老不成熟,用俺土话骂人话大概“从小不是驴,到老也是驴驹子!”吧。
好,最后我给大家留几个课下作业,用俺当老师的话说也叫当堂巩固哈,好好做,做不好的鞋底子伺候!
饿死气气传,饿不死炊事员——我当年学厨师时,娘就这样安慰我。那么,“气气传”是个啥?
明儿喝一点?迭不哩迭不哩!他们这是在干什么?
每天洗好脸,干净滴,别耷拉着鼻鼻桶,给长虫似的,上课没事就抠鼻各渣,揍饭吃啊!听懂了吗,听不懂说的就是你!抠鼻各渣给你揍饭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