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在自建小房间的一天,放飞在麦克风前的一天,埋头在后期处理的一天。
或许,我奇怪的一点是,不仅喜欢宅在家,还喜欢家里有一块地方,专门用来“关”自己。
![](https://img.haomeiwen.com/i28921134/f552cfbb7d56f55d.jpg)
这片「自留地」空间,是从图纸开始,我自己一手一脚策划和搭建的。
其实,就是用本是货架的铁架子,改搭成一间小屋子。然后,外面贴上塑胶板,里面贴上鸡蛋棉,顶上拉一圈LED的灯条,地面铺上软垫放上桌子椅子,就成了一个简易不封闭的录音间,只有去除房混的的作用。
当时,记得扛那些板子和铁条上楼,消耗了很多顿饭的能量。接着,花了两天时间组装,虽然手多了几个水泡,但是成就感满满。
毕竟,终于从只能坐着的纸皮间,进化到两米高稳固的铁房子,空间大了,人也没那么憋屈。
而且,后续还会时不时地带给自己改造的乐趣,桌子换一换,面向换一换,改一下活动铁条和板子的位置,又或者换一种香薰……
那种对空间有十足掌控权的感觉,原来是那么踏实、舒爽的!
只要在家,除了吃饭睡觉以外,几乎大部分的时间都待在里面,享受自己跟自己玩的乐趣。
我曾经想过,这是不是也跟小时候习惯了自己在家玩有关。那时候爸妈都要上班,放寒假暑假啥的,白天基本就自己在家待着。
忘了是什么时候看过的一句话了,他说:
“外向的人是在社交中汲取能量的,让他们独自待着反而会累;而内向的人是靠独处来充电的,每一次社交都是在消耗着自己的能量。”
我还曾拿这句话跟我那位超外向的闺蜜分享,她连连点头。我还开玩笑跟她说,以后要去社交场合,你就负责聊,我就负责吃。
这个玩笑,没想到也能有实现的一天。一次三人旅行,我跟另一位内向的闺蜜负责行程和食宿的安排。旅程中,很自然地所有需要谈判、降价、打交道的地方,都是外向的她。
并且,我们并没有明确地商量过这种分工,是很自然地各自自动自觉地就去做了。也许,这是好友间的心有灵犀。
现在想起来,我还真的没有问过外向的她,会不会也需要一块「自留地」独自安放自己呢?
还是,这种需求只是我自己个性化的产物呢?说实话,还真没有跟别人“八卦”过呢。
这块「自留地」给了我能足够的安全感,就像换衣服必须拉上窗帘、关上房门一样。又一个地方,能让自己安心地把自己的伪装和面具摘下来,暂时脱离束缚,用兴趣和热爱滋养灵魂。
我真的很喜欢这种感觉,沉浸做自己的感觉!唯一的缺点是,感知不到时间的流逝,一下子一天就过去了。
因自己而专注的当下,是很迷人的,相对而言,个人感觉比刷视频、玩游戏更上瘾。
真的很好奇,有多少小伙伴喜欢留一块「自留地」安放自己的呢?他们的「自留地」是怎样的呢?他们会在里面做什么呢?
今日份“八卦”碎碎念思考,先告一段落,还有个试音得去录一下,我去自己的「自留地」继续享受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