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首诗歌宁静、舒缓,读下来,像展开一副生活画卷,在纷繁杂乱的忙碌早上,一切又显得那么典雅有静气,“仿佛一个强盗吞下一粒定心丸”。诗歌的灵感来源于托尔斯泰1903年所著的短篇小说《舞会以后》:主人公在舞会上对一位优雅慈祥老上校的美貌女儿心生爱慕,离开舞会后激动难眠,一早到街上却碰到这个老上校正在监督对士兵的行刑,其冷酷而残暴的反差,浇灭了主人公的爱情火焰。托尔斯泰对阶级对立的现实有着极为清醒的认识,小说深刻抨击了沙皇专制制度的野蛮和黑暗,鞭挞了上流社会奢靡、浮华外表之下的毒辣和丑恶。
托尔斯泰求学写作、参军作战、出国游历、改革办教育、做调解人、当陪审员、调查平民、探访监狱等等,终其一生忙忙碌碌;他出身贵族,却始终关切着一切苦难的人民,在俄罗斯广袤的大地和含垢忍辱、备受欺凌的农民中奔走疾呼,在困顿黑暗的时代思考、挣扎,求得幸福;他的作品广阔而深刻,充满人性的爱与悲悯。 托尔斯泰的伟大无需赘言。木心在《文学回忆录》中为他作了悼诗:
1910年10月28日,他决定摆脱贵族生活,离家出走,中途受凉,得肺炎,死于车站,遗体不准葬于教会墓地,依照他的遗嘱,葬在故乡庄园,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伟大! 下面是我最近写的诗: 树林的远处 出现了骑马的宪兵 列夫·托尔斯泰的棺木 徐徐放下墓穴 几万人跪地,唱 永垂不朽 有谁用很不协调的高音 喊道:警察跪下 宪兵们纷纷落马一齐跪倒 开始撒土,唱 永垂不朽 木心《文学回忆录》
小说中,主人公说:爱情嘛?爱情从这一天起衰退了,消失了。并不如木心诗歌中所说:当然,又是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这是木心式的悲悯——谢肉节后清晨的街道上水气蒙蒙,行人、雪橇、套车轮的马匹、车夫的油衣和皮靴,如昨如旧;鼎沸的市声仿佛被浓雾隔断,包裹着一群愚蠢、充满惰性、逆来顺受又好似乐天知命的善良人,生活惨淡又滚滚向前,一副“昔在,今在,永在”的景观——当然,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