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一个画面就是高二,我刚到文科班,觉得文科班有着不同的气质。一开始我会看不起这个群体,包括我自己在内。因为在高喊“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时代里,文科生仿佛是学校里的二等公民。然而,当我的同桌动不动一首诗出来,她的才华横溢,还有其他同学分享的音乐等等,真的是让我这个“唯分数论”死脑筋叹服。他们的深度思考力,文学素养等,让我内心很拧巴。我一方面羡慕他们,但,我又不停告诉自己,需要刷题追排名,不可以分心。我清清楚楚记得内心的纠结,也就是爱好和成绩之间如何平衡吧。
后来,做留学工作时,我看到,西方大学需要孩子的分数,同时也要孩子的软件文书。我不是说中国的大学要的太片面,因为软件这东西,一旦被推广,人为操作的就太多了,有些农家娃翻身的机会也就会变小。其实也正是西方大学高昂的学费和软件的需要,阶级固化。还是大中国的教育更公平些。
话说回来,我认为孩子的培养,应该两条腿走路,一就是我认为,会贯穿一辈子的孩子的兴趣点。孩子积极主动花很多时间精力乐在其中的事情,就像我,写写写。另一件,就是硬件分数。两者如何平衡好,是个难题。一天就24小时。
我记得我高中,非常喜欢写日记,不写出来就堵的慌。也喜欢跳舞,不跳,精力释放不了,就无法专心念书。可是,我常发现,我写完了日记,一看,哇,还有这么多作业啊…抓狂。
我在批评女儿不能猛追分数的时候,其实也是在质疑孩子不能平衡好两者。
我在想,那个在女儿小学时候充满自信的我去哪里了?那个时候我那么相信女儿的学业胜任力。现在呢?
其实,是我变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