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寒假是每一个孩子心目中最愉快的节日 。也许父母 辈在辛苦的黄土朝天务农,也许就是个留守儿童 仅仅只跟着爷爷奶奶 到处忙活,也许你两者兼具。但是在孩子的心里什么是苦 ,除了吃不到零食是苦,其他的全都是欢乐 。我们不懂生活的苦难,笑容总是洋溢在我们的面庞,任何简单的事情都能让我们如此快乐
那一年我已经完全融入了 农村的生活。我学会了当地最质朴的语言 ,在孩子群里混成了小学霸,甚至村子里的每棵树我都爬过 ,每个水塘我都光顾过。我似乎都忘了孩提时代最疼我的父母,甚至有一次母亲回来我不认识她了。
她从打工的地方带来了最时兴的玩具,零食一只手都拿不过来。在高高的梧桐树下给我讲外面的世界,我听的兴致勃勃,母亲必然以为我能跟她熟悉。但是孩子的脸六月的天,一旦到晚上便翻脸不认人,我依旧要跑到奶奶的房间睡觉。
有时想来我那时候会不会是故意的,因为我至今记得很清楚。母亲蹲在树荫下,手里拿着好吃的,想抱我回房间,我灵活的闪过,然后我们就在院子里围着老梧桐树转来转去。两个成人才能环抱住的大树,足以让我躲开母亲的围追堵截。
没有能胜过孩子的父母。我从小实践下来的经验,父母只会因为爱而妥协。
最后我还是跟奶奶睡觉。母亲当时一定是很痛苦的,如果可以穿越时空我必然要飞扑过去安慰我的母亲,那个既想承担起生活重担,又想拥抱住孩子的伟大的渺小身影。
由于这件事情我那年的寒假没有在家乡度过,我被母亲带着到了另外一个城市。在那个城市里他们过着更艰苦的生活。
我那时候不懂好坏,没见过多少世面也没过过奢侈的生活,也不会攀比,快乐是如此简单。
只要每天有饭吃,偶尔能出去逛逛,看看卖气球的小贩,放风筝的人,甚至我还见过钢索吊着的小飞机,远远的看过去有人坐在上面欢呼。真的是看到就满足了。
现在回忆起来有甘甜,更有清晰的认知,原来那时候担负着爷爷高昂医疗费用的父母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所以才没能给我们买任何一样东西,庆幸我那时候没有哭闹。
我们的家乡种植小麦,面粉做成的食物是我们最常吃的。有面条,烙饼,馒头等等。其中馒头以其制作简单,存放时间长最受欢迎。蒸一大笼馒头,在寒冷的冬天里可以在吃好久。
从放老面酵母,到放水,揉面,放碱中和。全程纯手工的自己制作。
那时候的父母30岁的样子,跟我现在差不多,年轻的父母实践的经验并不多,一会儿面放多了,一会儿水放多了,碱的量更别提了,掌握不住。勉强揉成了一个个大小不规整的坨坨,开始生火。
老式的灶台,带点潮湿的木柴,半盒火柴都用完了,两个人的脸上都是柴灰。火焰还是没能燃烧起来。
父母叫了我和弟弟布置给我们一个光荣的任务,去厂区外面的小商店买火柴。出发前再次用普通话教给我说"我要买一盒火柴"。
我自信满满的带着弟弟去买火柴。回来的时候拿着一盒火柴满脸通红,因为我说成了"我要买一根火柴",商店的店主善意的笑着,声音洪亮。说你是买一根火柴还是一盒火柴?我紧张极了,涨得脸通红最后重复道要一盒火柴。回来的时候我和弟弟一起跟母亲父亲学嘴,我是如何说的,最后在大家的哄堂大笑中释怀,学会了更勇敢的说我要买一盒火柴。
伴随着一根火柴的笑话,我们一家升起了火,蒸了一锅热水腾腾的馒头。由于没掌握好碱的量,蒸出来的馒头黄黄的。我们端着饭碗出去后别人都说你家吃的炸馒头吗?
父母亲开心的笑说对呀!我们吃的金黄的炸馒头,并没有大方的分给别人品尝。我们一家吃的如此欢乐,或许不仅是因为那时候我没有见过世面。而是因为苦难的日子里我们都在一起。
一根火柴的故事让我记忆深刻,从苦难缝隙里燃烧出的火焰,不熄不灭照亮了以后生活中的路。感谢给予我开口勇气的父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