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
臣光曰:
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
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欺其邻国,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所利不能药其所伤,所获不能补其所亡,岂不哀哉!
昔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期,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读后记】
司马光的这段有关诚信的论述出自《资治通鉴 · 周纪二》。
这段论述之前讲的是商鞅变法的故事。
秦孝公想要尽雪前耻,富国强兵,向天下发出招贤令。公孙鞅西入秦国,通过宠臣景监的引荐,见到了秦孝公。公孙鞅向秦孝公阐述自己富国强兵的计策,得到秦孝公的器重,被任命为左庶长,负责制定变法命令。法令制定后,公孙鞅城门立木,树立威信后再颁布实施。十年后,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乡邑大治,人民不敢私自械斗,为国作战,则骁勇异常。秦国很快国富兵强,开始了积极向外扩张之路。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秦国的崛起源自于诚信。
因而,司马光在简述了商鞅变法后就附录了这段论述。我不自量力,分析如下:
首先,亮明观点:诚信是人君最重要的宝物。
其次,阐述“诚信”对于“使民”及“守国”的重要性。
接着,以古为鉴,指出古之人君往往因为诚信而成就王霸之业,因不诚信而最终一败涂地,再次论证了诚信的重要性。
再接着,举列论证,以齐桓公、晋文公、魏文侯、秦孝公四人为例,肯定了他们在诡诈横行的乱世之中不忘诚信、善待民众的做法,进一步论证论点,增强说服力。
最后,特别强调:当今海内安定,执政者更要注重诚信。
司马光的这段论述围绕“诚信”二字展开,阐述了诚信对于家国的重要性,短小精悍,说理严密,实乃妙文!
孔子说:“人无信不立。” 又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墨子说:“言不信者,行不果。”
综上所述,“诚信”,乃立人之本,立家之本,立国之本。
由此观之,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诚信”啊!“诚信”确实是件宝物。
网图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