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如品茶,茶味即禅味~
固着格式塔的表现
格式塔心理咨询是帮助个体实现其自我不自觉部分向自我自觉部分转变的过程。个体不自觉的部分称为固着的格式塔。固着的格式塔指向的是个体潜意识状态中无法自知的部分,这部分往往极具惯性,是在未经觉察状态下的重复性表现。这种表现可以体现在认知层面、情绪层面、躯体行为层面。具体而言,认知层面的固着是指个体遇到某类事情会采用某种固定的思考和应对模式(在认知疗法中也称其为自动化思维或核心概念);情绪层面的固着是指个体容易被激活某种情绪并陷入其中,躯体行为层面的固着是指个体带有躯体行为障碍的一些症状表现等。
当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一起面对心灵的困境时,心理咨询师所能做的就是帮助来访者允许真实的自己,善待真实的自己。要知道,来访者固着的模式源于早年的未完成事件或创伤。当心理咨询师能够与来访者发现这种模式,其实已经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了。请相信,看到是变化的前提,心灵的世界从此变得不同。固着的格式塔在当下看来似乎是阻碍自我成长与突破的屏障,但是他们在诞生之初都是个体面临那时那刻情境的挑战时所创造的应对方式。在格式塔的理论中,我们称之为创造性调整。我们从应激调整方面认识固着的格式塔,是不希望大家给这个概念本身贴上负性的标签,从而更全面的了解这个概念所具有的整体性意义。
对固着格式塔的解读
固着格式塔在认知层面、情绪层面与躯体行为层面的表现看起来似乎各不相同,但三个层面之间往往相互影响、相互关联。例如,如果秉持“好人有好报”信念的人,看到做好事的人遭受不公待遇,便会比常人表现的更愤恨,这种情绪可能会使他采取比常人更激进的行为。情绪容易低落的人对周围的事物的认识往往习惯于采取消极的态度,这会使他身边的朋友,为避免自己被传染消极情绪而疏远他,他可能会因此陷入更加孤立无援的状态中,从而采取更多消极的行动以逃避现实。这些是我们比较容易发现的,固着的格式塔,对于这类固着的格式塔,格式塔心理咨询理论有丰富的解读,对此我们逐一进行探讨。
首先,依据图形与背景理论理解固着的格式塔。图形是个体知觉形成的部分,图形来源于背景,与背景之间又可以相互转化,这是图形与背景之间良好的动态关系。固着的格式塔会在图形的形成过程中干扰其形成。例如,焦虑障碍患者往往无法从背景中知觉形成一个完整的图形,他会在形成新图形的过程中又跳转到下一个图形,不断切换却无法知觉完整的图形,或者在形成新的图形后,旧图形无法退回背景中。曾遭受应激创伤的人群往往深陷于曾经的事件中无法脱离,这就是创伤图形的固着,因为旧图形无法退回背景中所以不断影响着个体对新图形的知觉能力。所以,图形背景理论对固着格式塔的解读主要源于图形的形成与消退所造成的问题。
在心理咨询的案例里,一位心理咨询师发现,来访者不能很好的与他建立关系。他非常努力,运用了很多技术,也一直试图共情与同理来访者,但来访者却离他越来越远。如何看到来访者的内在需要,如何精准觉察来访者的心理状态,这是心理咨询师的基本功。督导师给心理咨询师做了这样的比喻:“我希望你看到我长长的头发,而你指着我说,我看到你脸上长痘痘了。”因为你所看见的并非来访者期望被看见的,所以无法让咨访关系中的能量产生流动,反而让能量固着。心理咨询师可以尝试发现被格式塔固着的背景,而不是急于确定工作的图像,更不是一味的试图证明心理咨询师所看清楚的那一部分。这就像大家共有的常识,往往你以为的并不是你以为的。体察和顿悟来自当下的接触与觉察,也来自你我的边界与差异。
其次,从接触风格和极性的角度解读固着的格式塔。带有固着的格式塔的个体,在接触风格上往往容易陷入某一极性的接触模式中,无法进行机动灵活的切换和调整。例如,若一个人习惯于采取融合接触模式,则在关系中会以过度讨好或过度控制的方式,消融彼此的边界。不论我吞噬了你,还是你吞噬了我,最终的状态都将是失去边界,失去自我,陷入你我不分的境地。处在热恋中的男女,很多时候就处于彼此融合的状态,固着于融合接触模式的人很难面对分离。当他们在接触模式上固着于极性的一端时,便失去了平衡极性的能力。这就如同在天平的一端加上了全部砝码,那么剩下的一端便空空如也,天平自然无法回归平衡,自我的内在也就陷入了失衡状态。
从体验循环的角度理解固着的格式塔。带有固着的格式塔的个体意味着其体验循环的某一阶段受阻,无法顺利或完整的进入下一阶段,即个体内在需求动力的流畅性被打断,当需求无法被满足,动力无法释放时,个体便陷入这种试图不断补足的状态中,而无法投入新的需求开启的体验循环。即使勉强进入新的体验循环,也总是在这一阶段反复受阻。例如,一名学生,不论考出多么好的成绩,总是无法得到父母的认可,反而被不断挑剔,觉得这里不该犯错,那里可以更好。久而久之,当他长大以后,不论他取得多么高的成绩,他心里依然无法感到开心。因为在这之前,他不论付出多少努力,得到的反馈都是父母对他的不满。所以,在体验循环的满足阶段,它深深地固着在曾经的那种不满情绪中,而长期难以感到满足。
最后,从觉察的角度理解固着的格式塔。固着的格式塔包括内部区域的固着、中间区域的固着和外部区域的固着。内部区域的固着表现在个体习惯于陷入自己的情绪状态中,表现为感受性极强,却缺乏中间区域的理性认知和评判,容易感情用事。中间区域的固着表现在个体超理智的思维,对一切事物都习惯于理性分析,就事论事,缺乏感性体验。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个体往往较难做到换位体验和情感支持。固着于外部区域的个体习惯于依据自己的察言观色而采取行动,但容易缺乏对事物的判断和评估能力,也容易轻视自我的需求。
若要给固着的格式塔一种统一的解释,那就是回归未完成事件本身。不论图形与背景的转化,还是接触风格中极性的失衡,抑或体验循环的阻断,抑或觉察的固化,他们最终所指向的都将是一系列诱发事件本身,即未完成事件。回归未完成事件本身是格式塔心理咨询,最终关注的部分。
我们生活在一个创造性调整与固着性适应并存的空间内,如何看待和理解固着的格式塔带给个体生活的意义,是每位格式塔取向的心理咨询师需要重点关注的课题。
皮尔斯在他的案例集里提到一句话,大意是“很多人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他应该的样子,而不是实现他真实的自己。”“自我实现”和“自我形象实现”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为自己而活,后者为他人而活。
此时此刻,请告诉我,你在为谁而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