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是范雨素》我看完了。
范雨素火了,就好比两年前的余秀华,刷爆了朋友圈。
我并不认为范雨素的文字就好得不得了,我觉得这更像是媒体故意诱导和暗示,引爆舆论的话题总是需要一个爆点,说一个50多岁的农妇写出一篇好文章不吸引眼球,但说她的文字好到是祖师爷赏口饭吃,必然会抓住更多人的眼球。
但范雨素的文字确实质朴,她就像一位会讲故事的乡下大娘,家长里短,站在你对面,一边做饭一边絮叨。
她的故事看似轻描淡写,却是一件又一件足以击垮很多人家的悲剧,在她嘴下就像每天发生的日常。可她的口气一点也不祥林嫂,她对生活中经历的种种苦难,有种见怪不怪的坚韧不拔。这让我内心肃然起敬。
一个没有被50年最底层人生打垮的女人,是应该值得尊重的。
我相信范雨素文字最大的价值是真实。她让我们深刻意识到当一半中国人在谈中产阶级的焦虑时,我们国家还有一半人似乎生活在另一个星球,他们习惯默默忍受沉默不语。
美国有很多科幻电影,都是预言未来世界人类形成了不同的阶层,一部分人生活优越,醉生梦死,一大部分人生活在无望的底层,中国有位女作者郝景芳写了一部科幻小说《北京折叠》,也是说这样的生活。
而范雨素用文字告诉你,不需要科幻,这就是现实。
最近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火得很,关键是敢针砭现实,我不知道范雨素看这部电视剧是什么感受,会不会觉得,一群人代表人民去办另外一群人,问题是当年这些人也是代表着人民上来的。
所有的人似乎都忽略了,还有很多人的人生,无处可说,甚至连被代表的资格都没有,就如同尘土一样来到,尘土一样消散。
2
如果范雨素没有读书,她的人生又会怎样?
这么说来,教育真是一件伟大的事情。不过能表达的范雨素火了,虽然她并不认可这种火能持续多久,她说自己就是干苦力的命,这种心态一如当年爆红的余秀华,余秀华说等过一阵我不是话题了,你们就会忘了我。
范雨素们的忧伤苦难,不过是网络的一次热点,能改变什么,不能改变什么,谁知道呢?她们说得一点都没有错。来自底层的人,对自己的定位,对现实的残酷,比那些做着我要努力,我要奋斗,我要月入五万的人,清醒得多。
范雨素文章里最打动我的一段话是:
在我成年后,我来到大城市求生,成为社会底层的弱者。作为农村强者的女儿,经常受到城里人的白眼和欺侮。这时,我想:是不是人遇到比自己弱的人就欺负,能取得生理上的快感?或者是基因复制?从那时起,我有了一个念头,我碰到每一个和我一样的弱者,就向他们传递爱和尊严。
她朴素意识到,人和人先要有人格上的平等,才能让大家都有尊严。这个觉悟其实真的很了不起,在底层的人,其实深深认识到,不是阶层的固化,是你们从来就没有想过,我们也是和你一样的人啊。
这样想想,把《人民的名义》改成《阶层的傲慢》是不是更合适?
人不可能无缘无故获得这样的认识,雨素有一个好母亲,也有机会在小时候读过很多好书。经典的好书最大的价值是深深塑造你的价值观,塑造你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而很多人似乎忽略了沉浸式阅读对一个人思想深刻改变的作用。
南都采访过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培养孩子读书的爱好?
范雨素:读书可以让孩子自我教育,因为我们条件很差。教育分四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自我教育和社会教育。我没有能力让我的孩子接受学校教育,剩下的教育就只有家庭教育和自我教育了。读书可以完成自我教育。大女儿现在已经工作了。
读书让她的大女儿逃离循环,现在也是年薪9万的女白领,这似乎是她一辈子颠沛流离人生中最让人觉得欣慰的一点。
我有时候会想,似乎有了人生希望的大女儿,过了若干年后,会不会看着一代代新的范雨素们,一脸鄙视的表情?
要说今天的很多教育啊,根本就不是教育,只是最大程度合谋激发人的焦虑,然后最大程度变现你口袋里的钱。
孩子们读的书,谈的不是鸡汤就是穿越,能完成自我教育吗?我不知道。
一代代人就这样过去了,都说中国在一点点进步,很多人一进入了城市,一拥抱权力,就会忘记了从前,仿佛那些底层的生活,从来就没有和自己有联结一样。
我想起海明威说:丧钟为谁而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