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
黄帝问曰:厥之寒热者,何也?岐伯对曰: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帝曰:热厥之为热也,必起于足下者,何也?岐伯曰:阳气起于足五指之表,阴脉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故阳气胜则足下热也。帝曰:寒厥之为寒也,必从五指而上于膝者,何也?岐伯曰:阴气起于五指之里,集于膝下而聚于膝上,故阴气胜,则从五指至膝上寒,其寒也,不从外,皆从内也。
帝曰:寒厥何失而然也?岐伯曰: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春夏则阳气多而阴气少,秋冬则阴气盛而阳气衰。此人者质壮,以秋冬夺于所用,下气上争不能复,精气溢下,邪气因从之而上也;气因于中,阳气衰,不能渗营其经络,阳气日损,阴气独在,故手足为之寒也。
(解读)
“黄帝问曰:厥之寒热者,何也?”黄帝问:厥病有寒有热,是为什么呢?

“岐伯对曰: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岐伯回答说:阳气从足部渐衰,就是寒厥;阴气从足部渐衰,就是热厥。
“帝曰:热厥之为热也,必起于足下者,何也?”黄帝问:热厥必定先从足下发生,这是什么道理?
“岐伯曰:阳气起于足五指之表,阴脉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故阳气胜则足下热也。”岐伯说:阳气行于脚五趾的外侧,集中在脚下,而聚结在脚心,所以阳气胜了,脚下就会发热。
“帝曰:寒厥之为寒也,必从五指而上于膝者,何也?”黄帝问:寒厥必定先从足的五趾发生,然后上行到膝下,这又是什么道理?
“岐伯曰:阴气起于五指之里,集于膝下而聚于膝上,故阴气胜,则从五指至膝上寒,其寒也,不从外,皆从内也。”岐伯说:阴气起于足五趾的里侧,集中在膝下,而聚集在膝上。所以阴气胜,逆冷就先起于足五趾,上行到膝上;这种逆冷,不是从外面侵入人体的寒气,而是由于内部阳虚所致的寒冷。
“帝曰:寒厥何失而然也?”黄帝问:寒厥是怎样形成的?
“岐伯曰: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岐伯答道:前阴是众筋聚集的地方,也是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的会合场所。
“春夏则阳气多而阴气少,秋冬则阴气盛而阳气衰。”一般来说,春夏季阳气多而阴气少,秋冬季阴气盛而阳气衰。

“此人者质壮,以秋冬夺于所用,下气上争不能复,精气溢下,邪气因从之而上也;”患寒厥的人,往往是自恃形体壮实,在秋冬阳气已衰的季节,房事不节制,使在下的阴气向上浮越,与阳相争,而阳气不能内藏,精气漏泄,阴寒之气从而得以上逆,成为寒厥。
“气因于中,阳气衰,不能渗营其经络,阳气日损,阴气独在,故手足为之寒也。”寒邪之气潜居在体内,阳气就逐渐衰退,不能渗透营运于经络之中,阳气天天受到损害,只有阴气存在,所以手足就会发冷。
今天学习了手足发冷的原因。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