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起来,伴随着大自然的阵阵鸟鸣声,认真观看了钱志龙老师参加首届中国教育人戈壁体验之旅的采访视频《心之所向,就是教育的方向》。
当时我也曾经看到过这个戈壁体验之旅的招募,遗憾自己没有勇气去体验这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的生命历程。听完钱老师的感慨,我在心里默默下定决心,这一年的时间要重视身体健康、多运动、保持精神的愉悦,希望下一次有机会能够参加戈壁体验之旅。
一、现实与情怀
钱老师的教育情怀让人感动,看到当下教育的现状,他在努力做着挑战和改变,希望能够为孩子们做点什么,希望能够让孩子的童年更加丰富快乐一些,而不是在冰冷的作业和游戏中沉迷。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有限的,但是生而为人,我们总要去做点有意义的事情。这也更加坚定了我的教育信仰,无论当下的教育环境多么糟糕,我的教育初心不会随意改变,用自己的力量在自己的教室里去改变那几十个孩子的教育生态,给他们的人生更多的温暖和力量,我想这就是我作为老师最大的意义了。
而钱老师在最后说到:心之所向,就是教育的方向。到现在还振聋发聩,让我陷入了沉思和羞愧之中。
当前的教育环境似乎又走进了一个死循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很高,但是自己示范地很少,总想把孩子成人成才的责任推给学校,老师在应试教育下更多的是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考试能力的培养,当孩子成绩不好的时候很少突破自己的思维,而是通过加大上课知识输出和课后作业量来提升成绩,丝毫不顾及孩子们的感受,说孩子们现在处于水深火热中一点不过分。我们如果真的去做个调研孩子是否喜欢学习或者作业时,我相信我们会得到真实的答案。
现在的教育就像一台戏,学校压老师,老师压学生,家长压学生,唯独学生这个主角却成了牺牲品,为了高升学率、为了老师的绩效、为了家长的颜面,像个打不死的小强一样奋斗在学习考试的最前线,慢慢变得冷漠、变得唯利是图、变成考试的机器、变得心理脆弱、变得毫无人生的方向和信仰......
正像钱老师说的那样,雪崩来临前,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作为老师我们无法推卸跟随教育现状随波逐流的懦弱,我们无法置身事外把责任完全推给社会和家庭,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我们作为个体教育人的责任和力量。
二、自我反思
这是我任教的第十四年,我在反思这十四年来的浮浮沉沉,也受到了外部环境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今年暑假当我放下理想和热爱,把执念放在学生的学习和考试上的时候,我才发现这半年我是错的,我的执念让我成为了平庸众人。我的成绩反而并没有多大的提升,但是我似乎已经迷失了方向。
是啊,心之所向,就是教育的方向。说的多好,但是我的心的方向错了,我们的教育还有未来吗?
我们认为孩子就是学习考试的,这样他们才能够有个好的未来。当这样的思想占据我们的教育生命的时候,我们开始把大部分的精力时间放在了研究学生如何获得知识、如何提高学生考试能力等上面,这就是我们的教育方向啊,但是却不是孩子们希望的人生未来。
当下出了问题的不仅仅是制度和环境,更多的是我们教育人的思想。我们不思进取、思想陈旧、抱残守缺、浑浑噩噩、关注教育的功利性而忘掉了教育是关心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心的方向,我们怎么可能教出心理健康、品德高尚、性格乐观开朗的孩子呢?
心的方向错了,我们人生的方向能对吗?我们教育还有意义吗?当前最重要的还是要提升我们个体教育人的思维格局和认知,坚守住我们的教育初心而不随波逐流,知行合一为孩子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而不执念于成绩。
而我在这半年的时光里深感惭愧。我有很多的途径去领着孩子用诗歌想象未来,用互联网去看外面的世界,用一扇窗去增加孩子的见识开阔他们的视野,用一封封情书走进孩子的心灵,但是我却意志不坚定了,这说明这半年里我的心迷失了,我的教育还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
三、展望
教育是我们一生的命业,所以在复杂的教育环境中,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修心,坚守教育的初心,以孩子的全面发展为教育的信仰,以孩子的健康快乐为具体的教育行为,以高尚的道德品质为教育的根本目的,认真走好我们教育人生的每一步。通过不断学习突破我们固化思维,用诗歌、读书、运动、思考来指引我们,践行知行合一的理念来为孩子们树立榜样。
我们的心需要方向,需要用信仰和理念不断滋润才能够更加坚定;我们的教育需要热爱,只有热爱才能够达到彼此的心灵让教育真正发生;我们的人生需要磨练,在磨练中我们才能够看到教育更加美好的未来和希望!
![](https://img.haomeiwen.com/i7355431/69518a943a89fc2b.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