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渴,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毋容置疑叶老的这句话,给我们指明了作文教学的方向。
一、课型引领,技巧自悟。
对小学生的写作指导我一直奉行着简单易行、贴近学生生活的原则进行。小学生不会写作怎么办?如果只是空洞的说,语言要具体呀、生动呀、形象呀……诸如此类的套话,孩子们一准会越听越迷糊,何为具体、生动、形象!怎样的语言才是好的呢?并且你说的多了,学生也可能学会和你绕框框,也学会了和你说空话。为此,在学习课文时遇到典型事例时,我就会告诉他们:这就是具体等等。
在教学《参观人民大会堂》时有一句“十二根淡青色的大理石柱子,有六七层楼那么高,要四个人才合抱得过来。”我将其改编成“十二根淡青色的大理石柱子又高又粗。”让学生对比谈看法。学生在比较中意识到:虽然两句话都能写出大理石柱子又高又粗,但第一句更具体,让人想象出它到底有多高,不由得人由衷赞叹。这也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会经常出现的范例。像“这棵树又高又粗”、“这个人真胖”……在这里学生领悟了什么是具体,怎样把事物介绍具体。接下来的仿写练习很容易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融入生活,再现真实。
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确是这样,生活是习作之源。学期伊始,上了几次作文课,但成功的好作文却寥寥无几。相当一部分同学感到茫然。怎么办?难道就这样放任自流吗?在三年级作文教学中写写自己的小制作。我就让学生回家做一个自制不倒翁,然后将这次做手工的做法、想法记录下来,形成一篇文章,怎么样呢?
星期一,我一进教室,做得好的同学纷纷诉说经验、趾高气扬;所谓的失败者却叫苦连天地向我诉苦:老师,怎么这么难做呀,鸡蛋我都弄烂五个了,还是没抠好!怎么里面那个螺丝粘不住呀!老师看看我做的,我在做这部分时没有用螺丝,用的是卫生纸,我觉得安全可靠,还不用粘。老师,我听妈妈说不用鸡蛋皮用乒乓球做不倒翁也可以,看我做的!真没想到同学们的经验还真不少,里面还有他们创造,且不管它创造的对与否,仅这种参与精神、这种遇到难题时的多元思考,没有被提供的方法所束缚,我认为这是难能可贵的。我第一次看到了叫孩子们作文方面的天赋,学生动手做过的东西,都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生活是一个大舞台,丰富多彩,关键是我们怎样做、怎样引领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
三、读写交融,沟通心灵。
写作在教学过程中不应是孤立的,它与我们的读书活动休戚相关,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鲜明地倒出了读书在写作活动中的作用。读书是写作的积淀,写作是情感的礴发。在平时的读书活动中,应不忘写作,做到读写交融,沟通学生心灵,走进别人的故事发现自己的故事。
我在教学《三个儿子》时,我做了以下设计:
师:老爷爷说他只看见了一个儿子,你说三个儿子中他看见了哪一个呢?
生:看见了帮妈妈提水桶的那一个。
师:为什么呢?
生1:因为他帮妈妈干活,老爷爷认为他是妈妈的好儿子。
生2:那两个一个唱歌、一个翻跟头,不知道帮助自己的母亲。
……
(针对本课重点“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了一个儿子”?我没有直接去问,而是问老爷爷看见了哪个儿子。这样一问,学生便会从他们的行为上思考了:老爷爷看见了谁呢?)
基于上面的认识,我进一步引导:同学们,你是妈妈的好儿子(女儿)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看法。有的说:我是妈妈的好儿子。因为有一次……;有的说:老师,我不是妈妈的好儿子,因为有一次……;有的用上了“辩证法”:我有时是妈妈的好儿子,有时不是,还分别讲述了几件自己关心父母和惹父母生气的事情,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热情。有几个学生声情并茂动了真感情。学生们在读书交流中深深感受到:作为天之骄子的我们享受了父母太多的关爱,可父母又几时得到过我们发自内心的爱呀!最后,我们大家共同就几位同学的发言起了恰当的题目。其中,刘XX同学的“拿药”、董XX同学的“学骑自行车”、祁XX同学的“买枪”、陈XX同学的“拿馒头”、高XX同学的“恶作剧”在这节课中被评为优秀。大家共同商定把今天的读书收获写下来,当作一次习作练习。
生活是多样化的,每个人眼中、心中的生活,更是异彩纷呈的。做为孩子们语文学习的启蒙者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可写、可记的点点滴滴,并引导学生学会和生活结合起来。我发现学生真正做过、体验过的事情写来特别顺手,也感觉特别有东西可写。把小学作文教学融入学生生活,还作文一片自然,一片纯真,那我们的作文也不再是枯燥乏味、脱离实际,而是兴趣盎然、充满生机……
作文,融入生活暨精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