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凌晨,四点的时候东方就微微地露出一抹鱼肚白,夜幕下的天空开始渐渐地苏醒了......
就在若曦起身的瞬间,突然一种钻心的翻江倒海的从未有过的痉挛侵蚀着她的全身,让她无法从床上起来。她从来没有料到竟有这样的疼痛,那种痛仿佛一瞬间就会吞噬她的生命,但持续而又长久。她慢慢地沿着床边找到角落里的手机,给亲人拔通了电话。她的弟弟第一时间赶到,慌乱地以为她不能动弹了,想要叫救护车......
经过了急诊的例行检查,就在大家以为是不是需要动手术的时候,那种痉挛居然自动停止了,奇迹再一次发生在她的身上,每一次她都是刚刚好的幸运。
还记得弟弟第一次救她,那是一个寒冬腊月,若曦一不小心把鱼刺卡到了嘴里,弟弟忍着严寒骑摩托把他载到了医院,因为去的及时,鱼刺被医生顺利地拔出来了。
让她刻骨铭心的是那次,在她周岁生日的时候,晚上大家都在休息,她的母亲闻到了放在火炉边的汽油的味道,她的母亲警觉地下意识地抱起她就往屋外跑,瞬间整个屋子就进入了火海。如果说母亲赐给了她最美丽的生命,那么这次火海她的母亲又给了她一次重生。都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可是,她的人生就像一个永远找不到轨道的陀螺,永远都在命运的转盘上停滞不前。
如果说世间还能留存的让她温暖的情感,那便是来自亲人们一次又一次的无私的唇齿相依。她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昨晚,因为一次工作上的改革,因为一次例会,若曦经过好长时间的纠结,也经过一个世纪的彻夜难眠,她也想过一百万种最坏的可能。但是,经过这次此生让她不想再经历的痉挛,她突然间对世间万事万物顿悟了,佛说,万般皆苦,唯有自渡。人到绝境是重生。放下便是拥有,老天不会让你走投无路。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什么,是生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如果我们连生命都不存在了,我们还能做点什么,与生命相比,其他的一切又算得了什么。所以她想,去她的改革,无她的一切,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她去吧。不过,就在她交表的瞬间,她徘徊又彷徨,她还是想了一万种想要的可能。但是真实的世界就是,她的意念和今天的结果出乎意料的吻合,而且所有人的安排和想象,都和她的想法完全吻合,她第一次感觉到了自己意念的强大和潜在的统筹能力。不过就在今日,她看到了人性的善良,还有自上而下的领导对我们每个人的垂爱,看到了制度背后的民主。此刻,那种长长久久的对于自己智商的自卑终于解除了,是的,她也有灵性大发的那一日。
若曦看过一本书:美国一所中学做过一个小小的实验:找来两位教学成果差不多的老师,让其中有一个老师去教“放牛班”的学生,却告诉他这是“资优班”,请老师认真地带领他们。另一个老师去教“资优班”,却告诉他这一班是普通班,随便教教就可以了,不必太费心。结果一个学期下来,原来普通班的学生成绩竟然比资优班的学生成绩要来得好。
所以她得出的结论是:生活就是一个万花筒,就像一个大罗盘,人生的每一步棋都不在我们既定的棋盘中,生活有一万种可能,只要我们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决心,有西天取经的意志,我们就会见到彩虹。
若曦想起了她刚刚看过的一部电视剧《八千里路》,剧中讲述的是海滨之城海陵市校长李曙明携家人及老师们去云南彝族小凉山去支教的故事。小凉山的泥石流,落后贫穷,崎岖的山路都是海陵的老师始料不及并且无法适应的,但是李校长从修建学校,到一家一家上门把弃学的孩子召集到学校接受教育,到支助贫困学生上学,再到凉海中学的壮大,培养的莘莘学子遍布五湖四海。李校长和他的儿子在小凉山稳稳扎根,爱妻也病倒在小凉山。用“八千里路云和月,三十功名尘与土”来赞誉李校长的千秋功德一点不为过。
让若曦感触最深的就是,我们是老师,当你看到小凉山的孩子们,在海拔三千米的高原上,只有一间屋子,每天只啃土豆,却还是一如既往地读书的时候,你还能放弃吗?她知道,教师是一个光荣的职业,是一种责任和使命,所以她愿意把更多的爱洒在像小凉山的学生们一样的学生身上,用他们的意志来时时刻刻鼓励自己,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让她们有最大的提升空间。她知道,教育本来就是一条需要用一生去探索的路,它也会时时刻刻面临改革去推进,但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她愿意用她的一生去求索,去开创一条属于她自己的教学之路。
此刻,万籁俱寂,夜已深,若曦贪婪地聆听着夜色中的宁静,回想着今天所经历的冰火两重天的世界,不禁感叹,世界之大,一切皆有可能。明天,会是新的一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