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归去来兮(3):无用之用

归去来兮(3):无用之用

作者: 张三的诗 | 来源:发表于2023-07-14 23:11 被阅读0次

    我非常喜欢《庄子·逍遥游》中的一段话: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惠子有一棵大树,大枝臃肿小枝卷曲,旁逸斜出,歪歪扭扭,木匠从旁边经过都不待看它一眼,这树非常不成材,令惠子非常犯难。

    庄子却说,为什么要替它为难呢?为何不把它种在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然后你可以舒舒服服地在它下面乘凉,反正不会有人砍伐它,为什么要为“无用”而发愁呢?

    “无用”“有用”之辩在《庄子》中有多处体现,比如《人间世》中塑造了一个“支离疏”的形像,他“颐隐于脐,肩高于顶,会撮指天,五管在上,两髀为胁”,这长相也是很抽象了——下巴在肚脐下,双肩高于头顶,后脑的发髻指向天空,五官的也都向上,两条大腿和两边的胸肋并生在一起,我怀疑庄先生是见过外星人的。

    这样一个“奇葩”,却能靠给别人洗衣服度日,打仗的时候来征兵,这位“支离疏”肯定没被征走,然后还领到了救济金,于是庄子说“夫支离其形者,犹足以养其身,终其天年”。

    正常的、健壮的人上了战场,一去无回,而“支离疏”却因为残缺而终其天年。

    于是便有那句名言: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
    《庄子·人间世》

    如果用入世的眼光来看,庄子是非常消极的,可称之为躺平界祖师爷,他处处与世相违,写了许多奇形怪状的人和光怪陆离的事,甚至说出“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这样硬核的大逆不道之语,是那个包容开放的社会使庄子得以存在,我们才有幸一窥世俗之外的风景。

    还回到陶渊明,陶渊明是道家思想传承的重要一节,从世俗眼光来看,陶渊明就和樗树、支离疏一样一无是处,十三年的职业生涯一沓糊涂,辞了彭泽令后再也没有出无仕过,四十二岁就开始了退休生活。

    但是他的“无用”却成为“大用”,他给后世留下了不朽名篇,并坐拥大批拥趸,其中包括苏东坡这种大神级别的粉丝。

    《红楼梦》也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从“无材补天”的石头,到“混世魔王”贾宝玉,从世俗眼光来看都是“无用”,可正是与世相违的“无用”才铸就了这举世无双的巨著。

    多亏了陶渊明的躺平摆烂,才使这世上少了个普普通通的小官吏,多了个名垂青史的大诗人。他以一已之力创造了中华文明的桃花源,他活成了文化符号,成为后世的精神丰碑。

    正如《红楼梦》中黛玉的咏菊诗所写“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本来想写《归去来兮辞》,但我一贯的风格,跑题了,说了些不怎么相干的话。之所以想起《归去来兮辞》是因为突然看到它,然后深受触动。果然读诗文是需要一些阅历的,上学的时候只觉得它文辞优美,只有经历过世事之后才知道它究竟在写什么。

    回忆了一遍自己的职业生涯,其拉垮程度竟和陶渊明不相上下,从开始工作到现在竟也有十五年,什么成就也没有,还是最底层的社畜,之所以选择现在的工作就是因为离家近、免费吹空调不费自家电,和陶渊明的小算盘打得如出一辙。

    奔波折腾了许多年,蓦得会产生“不如归去”之感。

    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若真做个无能者,也挺好的,唉,我这是又丧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归去来兮(3):无用之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ujb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