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https://img.haomeiwen.com/i4948620/2c8b7e22f0ec8710.jpg)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面,古称钱塘湖,大诗人苏轼评价它说: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所以又称西子湖。
美丽的西湖以其湖光山色和深厚人文底蕴,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的眷顾,因此留下了诸多名篇和典籍。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少年时代就对西湖神驰向往,唐穆宗长庆二年秋,他任杭州刺史,终于实现了这一夙愿。
在杭州任职的六百天里,白居易不仅带领民众筑建堤坝、开凿水井,造福一方百姓,而且也饱览西湖的山光水色,写了许多吟咏西湖风景的诗篇,《钱塘湖春行》便是其中之一。
孤山坐落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叠翠,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
上有孤山寺,登山观景,美不胜收。贾亭,因一位名叫贾全的杭州剌史所造,杭州人又称其为贾公亭。
这一天,诗人行至孤山寺北贾亭之西,放眼望去,只见春水荡漾,云幕低垂,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正当诗人默默地观赏西湖那静如处子的神韵时,耳边却传来了阵阵清脆的鸟鸣声,打破了他的沉思,于是他把视线从水云交界处收了回来,才发现了自己实际上是早已置身于一个春意盎然的美好世界中了。
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放声歌唱,唯恐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
远处不知是谁家屋檐下的燕子,穿过花丛、贴着水面滑翔而过,衔泥筑巢,忙个不停。
五颜六色的鲜花,漫山遍野地开放,千姿百态,争奇斗艳,使得白居易简直不知把视线投向哪里才好,也无从分辨出个高下优劣来,只觉得眼也花了,神也迷住了,真是美不胜收,应接不暇呀。
繁花似锦的西子湖畔,小草刚刚漏出脑袋,游人信马由缰,自由自在地游山逛景,马儿似乎也体会到了主人那轻松闲逸的兴致,便不紧不慢地,踩着那青青的草地,踏上那长长的白堤,马蹄在草地上亦起亦落、时隐时现。
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
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诗中所提孤山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四周碧波环绕,山间花木繁茂,山中文物荟萃,更是冬天探梅、赏雪胜地。
宋代诗人林和靖曾隐居在此,写出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咏梅佳句,在诗词界引起了轰动,从古至今无人能与伦比。
而白堤则是杭州西湖著名胜景之一,全长 1 千米,东起“断桥残雪”,经“锦带桥”,西至“平湖秋月”。把西湖划分为外湖和里湖,并将孤山和北山连接在 一起。内层是婀娜多姿的垂柳,外层是绚丽多彩的碧桃,群山含翠,湖水涂碧,如在画中游。
我国民间著名的四大爱情传说之一《白蛇传》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白娘子与许仙就是在白堤断桥上雨中相逢,借着一把油纸伞,双双坠入爱河。
而这条著名的堤岸之所以被称为白堤,人们都以为,这是因为,白居易在担任杭州刺史期间,主持修筑了这一条堤岸。
其实不然,据史料记载,白居易在此确实筑过一条堤,但不是这一条。它位于旧钱塘门外的石涵桥附近,曾经被称为“白公堤”。
但是,那一条堤岸由于城市地理的变迁,今天已经无迹可寻了。现在这一条“白堤”,原名白沙堤,据说早在唐朝之前的南齐时代就已存在,当时的钱塘名妓苏小小和公子阮郁就是在这里相见相爱的,至今堤上还有苏小小的墓。
千百年来“白沙堤”几易其名,宋代叫孤山路,明代堤上广植桃柳,景色绚烂,故又名十锦塘。
后来,杭州人民为缅怀白居易这个“老市长”,纪念他在杭州任职期间造福百姓的杰出贡献,才将它命名为白堤。
但时至今日,此堤到底是谁所筑,何时所筑,始终无从知晓,成为千古之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