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有“顾客是上帝”的服务意识
最近,天津肖老师的事件在网上被炒的沸沸扬扬,有质疑肖老师的,也有支持肖老师的,总之声音很多。从整个事件的反响来看,问题是有的,而且相当严重,在教育上,无论是从教师层面还是学生层面来说都有问题。有人说肖老师是一位优秀教师,的确,优秀有多种,有官方认可的,也有民间认可的,也有学生认可的,显然,肖老师是官方认可的优秀教师。可以看得出肖老师的确教学业务优秀,否则也不会如此嚣张地对待学生,但肖老师忘记了她的优秀恰好也是学生成全的,我喜欢用一句话来说“一切事出有因”。肖老师在这件事情犯了一个错误,片面地认为是优秀的自己成全的,试问,没有学生拿什么来证明你的优秀呢?
在中国有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优秀的孩子到哪里都是优秀的,所以才造成了各大学校挤破脑袋地疯抢生源。为了抢优质生源,考出个清华北大,甚至不惜铤而走险。
能遇见一群优秀的孩子是一位老师的幸运,无疑,肖老师是幸运的,以学生优秀来带动教师的优秀。我们不能过分夸大学校教育的作用,学校教育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李镇西老师足够优秀了吧,但李老师从来不说哪个出类拔萃的学生是自己教的,而是说优秀是由于孩子自身和家庭教育的结果。所以,好学生到哪里都抢手,每所学校的质量问题其实从本质来说是生源的问题,好生源成就好学校。
对于生源问题,我深有感触。在刚参加工作之初,我很不幸地接受了一个各方面都很差劲的班级,任凭我费劲九牛二虎之力,学生的成绩就是毫无起色,校长甚至问我上的是全日制本科吗?是师范专业毕业的吗?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的确,那个时候,我对于教学工作可以说付出百分之二百的努力,然而差强人意的成绩只能证明我不会教而不是看我付出了多少,后来,我成了学校公认的“最差老师”。到后来请完产假重新接手了一个班级,相比上一个班,两个班级简直有着天壤之别。这个班级,只要稍微点点,孩子们就明白了,而上个班级,你把知识用双手虔诚地捧在学生面前,他们都不屑多看一眼。自然,新接手的班级成绩一下子就跳跃到全校最佳。紧接着几年,我也就慢慢被认证为“优秀教师”。
其实,相比两个班级来说,前一个班级我付出的心血更多,可就是不见效果呀,后面接手的这个班级则由于身体精力的有限投入的时间明显要比上一个班少得多,然而,成绩却的确出奇得好,究其原因,这个班的孩子们的各种习惯养成和学习自觉性以及家长配合程度要整体好过上一个班级。还是同一个老师教,而且明显投入的时间减少,反倒收到了更好的效果。这就是说,教师好不好,得由学生来证明。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不必过分夸大教师的个人作用,遇上一班优秀的孩子,哪个老师都能带好。
再比如,在我上高中时期,据说我们那一届学生是学校多少年以来最差的一届,很多家长把原因归结于老师不认真,学校的教学质量不行。后来,换了一任校长以后,这位校长致力于选拔县级优秀生源,通过各种“优质条件”吸引优秀学生来学校,果然,三年以后,一举成名,学校的声誉从此声名鹊起,而教学生的依然是教我们当初的那些老师,老师们也纷纷凭着优秀的成绩跻身为优秀一列,有的甚至晋升为学校领导。
教育质量的好坏,学校虽然起着部分作用,但更重要的还是生源质量,也就是说好学生不仅成就好老师,同时也成就好学校。所以,万万不可过分夸大教师与学校的作用。
从一定程度来说,学生就是老师的顾客,假如没有了学生,老师这个职业也就不复存在。这样说来,学生是老师的顾客,顾客是上帝,从事服务行业的都明白这个理儿,因为他们的服务质量直接决定着自己的收入以及未来的地位,所以,必须提供给顾客高质量的服务。从师生关系来看,学生就是顾客,那么教师就必须为学生提供良好服务,再加上这个群体较为特殊,形成了“顾客”太多,而作为服务员的老师只有一位。为了统一管理,把这些“顾客们”集中在一起,这样,老师们就把“顾客”的“上帝”权利反转到自己身上,美名其曰:“为了你们好。”实际上,是把自己当做了上帝,以为是来拯救学生的,所以才有了天津肖老师视频里的一幕。
有人说,对于肖老师的处罚过于严重,毕竟她是一位负责任的优秀教师,否则也不会获那么多荣誉和被评为“最美教师”。但是,在体制内的老师们都知道,体制内的大部分评优树模都是按照名额分配来设置的。只要学校的名额能落在你的头上,只要提供对应的材料,就会被官方认定为优秀教师,而那些真正优秀的老师其实是无缘这些优秀荣誉的,其中的道理,不说大家也明白。肖老师视屏中发生的一幕,优秀不优秀一目了然,也就是说肖老师的优秀值得怀疑,至少肖老师的上层路线走得不错,最起码优秀的名额能落在她的头上,而很多被家长学生认可的优秀老师,由于不会走上层路线而无缘官方优秀教师称号。
前一段时间还有一位河南的姚老师,因为职称的事件也在网上被炒得沸沸扬扬。后来经调查,说是不存在违规,本来在舆论上很有利的姚老师,转而被广大网友质疑,因为姚老师的个人业务成绩不行。很明显,河南的这位姚老师上层路线走得不好,因为对评选结果不理解,她找到了校领导要说法,校领导很直白的告诉她:“大家都不投你票呗”。对于投票评选优秀教师,我也经历过,一个学校在投票之前是要开会的,而后投票的结果让落在谁家,就落在谁家。
由此看来,教师必须学会走上层路线。走对了,只要不犯错误,什么优秀名额,什么外出学习机会都是你的;走不对,你承担的业务再多,带的学生成绩再好,也跟你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更有可能你根本无缘好班级里的好学生。
河南的姚老师和天津的肖老师很明显,后来有说姚老师业务成绩太差,但是想想以姚老师的性格几乎也不可能分配到好班当老师,而肖老师则要幸运得多,所以得到了学校、家长的追捧。姚老师的申诉失败,肖老师的嚣张跋扈,这鲜明的对比背后一定事出有因,我们在这里不做详细考究。
总之,教师一定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认识到,你只是孩子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因为孩子成才后,所有的人都会问这是谁家的孩子,而不会说你是哪个老师教出来的。这就是说,优秀的孩子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老师的一种成全,即使不成全,老师的作用真的很有限,不要恣意夸大教师的作用,这样,会把学校和老师宠成孩子们的“上帝”,他们行使的不是上帝赋予孩子们平等博爱的权利,而是一统江湖、震慑四方的威力。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作为老师,不要以为自己有多优秀,你的一切优秀除了自身努力外,更多的来源于孩子们的成全。倘若你遇上了一群优秀的孩子,一定要珍惜他们,感谢他们的父母培养了一个如此优秀的孩子让你来教;倘若你没有遇上一群优秀的孩子,那么请你一定善待他们,因为他们已经创造了让你优秀起来的先决条件。
2021年3月1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