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北京游踪
北京:已有2200年历史的古通州

北京:已有2200年历史的古通州

作者: 2018栏杆拍遍 | 来源:发表于2019-07-16 08:06 被阅读34次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这副千古绝对,其发源地就在北京市通州区(即对联中所说的“北通州”;原北京市通县)。今天我就带你去这座北通州看看,让我们走进“通州博物馆”,从了解通州的历史,开始认识通州。

             通州博物馆馆址原为建于清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的“三官庙”,庙内原供奉赐与福寿之天官、赦免罪恶之地官、解除困厄之水官等神像。 1923年,北京万国道德会通州分会在三官庙废墟上创建仿古活动场所,会标为“卐”字,故在大厅、前厅、后厅的墀头都雕刻此字,俗称“万字会院”。 1935年12月,汉奸殷汝耕组建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成为日寇傀儡,通州“万字会”渐成为汉奸活动的据点。 1964年予以重修,改为“东颐饭店”,不久便关闭。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划给通州县“老干部局”使用。 1991年经重修,改建为“通州博物馆”。在保持古建原貌的基础上,临新华大街处新开北大门,在后厅北接出抱厦三间。为突出通州区地方特色,博物馆建筑的整体彩绘设计,引入通州“八景图”,与苏式彩绘结构融为一体,外观显得古朴而典雅。

            通州博物馆1992年1月1日正式开馆,占地面积1914平方米,建筑面积939平方米,展陈面积266平方米,可容纳300人参观。馆内固定陈列为《古代通州展》,共展出收藏本地区出土的珍贵历史文物164件套,体现了通州区自新石器时代、战国时代及西汉置县以来约2200年的悠久历史。

           “古代通州展”,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介绍了通州自西汉置县2200年的历史沿革,表述了通州漕运史启于秦汉,兴于元、明、清的古代辉煌,弘扬了通州人崇尚文明,辛勤耕耘的奋斗精神。

            通州博物馆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西大街9号

           交通:自驾路线:走京通高速,在八里桥出口直行走辅路到北苑环岛向东,直行5公里即到新华大街,在路右边(南侧)

            乘车路线:从北京东四环“四惠站”乘322路公交车新华大街下车;票价:刷卡0.4元。

            票价:免票。

           下图、通州博物馆大门

    下图、通州博物馆常设展览《古代通州》 

    下图、   青花大鱼缸

            1993年9月6日,北京市烟草公司于通县梨园大稿村旧址上施工时,发现一处瓷器窖藏,196件清代餐具杂沙置于一件青花大鱼缸内,俱交文物部门收藏并研究。其中不乏珍品,青花大鱼缸即其一也。

             此件鱼缸高60.5厘米、口径58.7厘米,足径42.5厘米。胎体厚重、造型规整,质地坚致、甚是壮观。其敛口宽厚,平沿外侈,束领圆肩,深腹缓收,平底圈足,矮墙制为泥鳅背状,足墙内壁及外底露胎,呈火红色窑红,其余内外普施青白色釉,匀净温润,致有玉质之感。

             此缸除颈肩界处突出一道圆柔弦纹之外,其余外壁满布青花纹饰,选用国产浙料,提炼极为纯净,发色鲜艳青翠如宝石蓝般,且深浅相映,浓淡相宜十分悦目。宽平口沿处巧妙运用釉色,以平涂与勾勒技法,环绘如意头花草拐子纹,线条流畅自然;束领下部勾绘一条二方连续方形回纹带,釉色与青花形成相互依托而又方向相反之两种回纹,趣味很浓;圆肩部位上下各设一道弦纹,中间也采用同样技巧,以如意头纹为主,以牡丹、桃花之朵与折线、圆点之纹为辅,组成一条环带,布局均匀,绘画精致,配合得体,色彩鲜明,令人注目凝眸;主题纹饰是腹部布满缠枝西番莲,初开者、怒放着皆有之,侧朵者、垂瓣者均备之,毫不雷同,茎则盘转勾连,叶则阴阳俯仰,繁密而有秩,缠连而不混,恰到好处,益显华丽繁荣,与乾隆时政治、经济气候相关;腹之下部亦绘两道弦纹,其中环绘如意头蕉叶纹带,叶形以两种式样相间,高低宽窄相衬,富于变化,毫不死板,活泼有趣。其装饰手法、表现技法委实高明,乃一件珍贵之工艺美术品。从造型、釉色、青花、纹饰等诸方面特征分析,此件青花大鱼缸应是清代乾隆时民窑烧造之遗物,今不多见。

    下图、通州漕运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最终在元代发展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纵贯南北的交通要道。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大运河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京杭大运河显示了我国古代水利航运工程技术领先于世界的卓越成就,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古城、名镇,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通州乃大运河北端璀璨明珠,向称京门,水陆要会,为都城之左辅雄藩,经济命脉,为首都建设、繁荣、稳定曾发挥重要作用。

           “扬波之橹,多于东溟之鱼;驰风之樯,繁于南山之笋”,此景即为当年真是写照。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朝鲜为清高宗(乾隆皇帝)70寿辰祝寿团的成员朴趾源,在通州城东门外临渡运河时写出“舟楫之胜可敌长城之雄”的神笔,将通州运河的情景描述的淋漓尽致。大运河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国家统一强盛的命脉,而大运河北端的通州运河文化则是这种命脉和文化的集中体现。

            文字下面为“京通运河示意图”

    下图、   金代通州两道院梵汉文对照经文石幢,通州商业街施工于明代州城西垣苔基出土

    下图、 悠悠运河

               上、“京杭大运河梗概形成示意图”

              下左、清雍正御制通州石道碑铭文开头一段:(按原碑文照录)

               御制通州石道碑文

    自朝阳门至通州四十里为国东门孔道凡正

    供输将匪颁诏?由通州达京师者悉遵是路

    潞河为万国朝宗之地四海九州岁致百货千

    樯万艘辐辏云集商贾行旅梯山航海而至者

    车豰织络相望于道盖仓庾之都会而水陆之

    衝逵也

                  下右、张家湾元代通惠河故道

    下图、   中“元代通惠河剥船梯航过闸法示意图”,700年前郭守敬所创造之法在今天长江三峡工程中尚用

                   下二图、张家湾镇内萧太后运粮河      张家湾运通桥(本博客有专文介绍)

    下图、赫赫漕帮

                 左上、漕帮旗帜

                右上、漕运安清帮帮主王培玉像(小爷王祖培玉)

               下、“漕帮条规” (按原文照录)

                年     在    处弟子上香一炷      请

    师父开帮上座讲经说法手捧一炉长寿香四

    海名扬祖爷的灵光在安清供养五个字敬学

    吃怕求

    一敬天地君亲师  阴阳正气甚光明

    万姓归宗杭州城  君亲护法恩难报

    师父教训古人风 二学仁义礼智信

    学仁学义要立身  周公大礼他为尊

    自古聪明多余士  忠厚诚实是正人

    三吃金木水火土  水火二字最无情

    道有金木性不同  人凭何事养身体

    万物皆在土中生 四怕生劳病死苦

    人生在世要行正  生死劳苦前生定

    自要虚心不欺瞒  到老自有真人送

    五求四季平安福  四季平安必须求

    前人慈悲后人收  忠厚留有余地步

    下左图、“清代照片:验粮图”                      右上、“清康熙年间漕船数量表”(据《漕帮条规》史料

                                                                                 右下“清道光九年漕船数量及规定到达通州日期表”

     下图、 元代漕运督司赵公墓前石翁仲头像

    下图、  沸沸码头     上左、“通州明清代以前大运河码头分布示意图”

                                         上右、“通州已知沉船沉木地点分布示意图”

                中、清代军粮经济密扇

                下、张家湾下盐厂出土的各种石权

     下图、 北京独见的辽代砖塔地宫线刻十二生肖像石函

    下图、 明代明威将军神武中卫指挥佥事樊公恭人张氏合葬墓志铭

       下图、  明代南京都督府前军都督佥事戚斌墓志铭, 前牛堡屯镇南火垡村东戚家坟出土

     下图、唐至辽代历史文物简介

     下图、通州城内出土的“北宋套钱”(上)和“对子钱”(下)

     下图、金代潞县升置通州(公元1151-1234年)

     下图、通州城西北苑出土的描彩铜佛像(左)和铜罗汉(右)

     下图、李卓吾简介:李卓吾,名贽,明泉州南安人,著名思想家与学者,著述颇多,锋指伪道学,屡遭迫害。李卓吾墓几经拆迁,现移至通州西海子公园北岸(本博客将有专文介绍)

      下图、官砝

     下图、  片片漕仓      上表、辽-清漕仓表

                   下、辽-清朝廷设在今通州区内国仓位置示意图

      下图、  从大运河通州地段中出土的铁锚

       下图、 、清代“通州城池”图            右、源源物资

                   明文华殿大学士杨士奇《通州》诗二首

                  其一:城倚红云下,门临绿水滨。宝鞍驰骏马,多是帝京人。

                  其二:清浅潞河流,常维万里舟。越罗将蜀锦,充满潞滨楼。

         下图、 、明清通州漕仓分布示意图                  下右、明大运中仓巨碾照片

     下图、左上楷书文字为:分遣大臣采木于四川、江西、湖广、浙江山西建筑“北京宫殿”

               《天府广记.三殿鼎新赋》载:蜀楠吴砖,湾石荆铜,山祈川后,献瑞效功。

     左下、张家湾运河码头遗址出土瓷片照片

    中上皇木厂花石板厂出土竹叶纹石灰岩巨石照片。竹叶纹石灰岩方石,共出土46块,大小兼具。其中最大两块皆重约30吨。一长方,长5,宽1.2、厚1米;一扁方,边长3.2、厚0.6米。古山东名砚红丝砚即由此石制作。明设花石板厂今皇木厂村旧址南端部位,临大运河,用建皇宫与帝陵,因洪水卷泥沙而淤没,1998年旧村改造时出土,甚为壮观。

    右上张家湾皇木厂古槐照片,明永乐间建北京自南方采征的珍贵木材存储在此槐的西北侧,称皇木厂。槐为当年皇木管理官吏所植,今仅余此株,村以此厂而名。

     下图右:通州商业会馆分布示意图

    下图、通州四大古街老字号分布示意图

     下图、累累地名

              通州因运河漕运形成地名分布图

    1、 因运河漕运、漕仓形成地名分类

       因河而名23处:如葛渠、富豪、张家湾、半截河、渠头等。

       因码头而名5处:如双埠头、马头、上马头、土坝等。

       因河流堤岸而名15处:如堤上,南堤、坨堤、堰上、杨堤、王楼、耿楼等。

       因护河植树而名8处:如榆林庄、儒林、肖林、陈桁等。

       因漕运仓场而名8处:如砖厂、皇木厂、晒米厂、竹木厂,瓜厂、盐淮等。

       因漕运仓储而名5处:如南仓街、后南仓、大仓、老仓等。

       因河流建桥而名5处:如马驹桥、桥上、土桥、黄桥等。

       因漕运产生事物而名12处:如天后宫、东关大街、烧酒巷、大烧酒、帅府园、公园下坡、四员厅、江米店、长店胡家垡(筏)等。

    2、 全区自然村名521座,城中街巷174条。因运河漕运而名的村庄街巷共81处,约占全部地名数量的12%。

        下图、、青花五彩人物(李青莲、即李白)执壶      (清)1991年入藏

                    下、明代建寺铜志和清代银胡梳(右)

      下图、曹雪芹家当铺遗迹(曹家当铺原址在张家湾镇注:张家湾镇已于2011年上半年全部拆除,详情请看本博客专文:“即将消失的张家湾古镇”

     下图、上:“张家湾之墓图”---“恩赐琉国茔”

                 中: 康熙皇帝谕旨 (原文照录)

    皇帝谕琉球国贡使正议大夫杨联桂之灵曰远人

    效归化之义入贡天朝国家隆卹死之恩均施外

    域而杨联桂因使入贡跋涉远来黾勉急公间

    关况瘁方期早竣厥事不意在途遽殒朕用悯

    焉特颁祭典以慰幽魂尔如有知尚克歆享

             皇     帝

      康熙五十八年十二月十六日

             之     宝 

            下“北京.张家湾琉球人墓地埋葬人名表”    (未抄录)

      下图、下:琉球朝京使节贡道图(清道光18年)

      下图、 通县著名老字号“大顺斋南果铺”的明代砖雕对联式广告:“龙凤喜饼  什锦炉食”

              大顺斋南果铺,明崇祯十年(1637)创建。本砖雕对联全文为:“本斋专做龙凤喜饼大小八件,本斋专做什锦炉食细巧糟糕”,镶嵌于店门两侧。

     下图、 李伟墓石像生(明)照片(关于李伟,请看本博客:李彩凤/李伟和“清华园”

          下图、  宝光寺铜钟

            在通州西南12公里处有座古老村庄名为次渠,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十月竣工之金口新河流经村北,不久因水湍冲岸,“浮土壅塞”即废,故道盛长茨菰(兹姑)与芙蕖(荷花)而名。村中有座名刹-法华寺,元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创建,明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赐帑重修,易称宝光禅寺。原二进院落、钟鼓二楼及定光佛塔早已无存,今只余铜钟一口,悠悠然,奕奕然。

           此钟乃泥范青铜所铸,高1.75米,口径1.1米,顶处壁厚2.5厘米,口处壁厚7.1厘米,重约3500斤。体量壮观,造型端庄,纹饰优美,铭文清晰,音色浑圆,可谓珍品。

            钟钮铸为龙子之一:蒲牢,因其生性好鸣,故置于钟上。两只蒲牢相背外向,牛头鹿角,蛇身鹰爪,狮鬣虎须,形象十分逼真;俯身探颈,昂首凝眸,竖耳静听,神态甚为生动;前臂劲屈,肌肉突起,五爪力抓,蜷尾相盘,给人以神韵并安全之感。

            此钟铸有汉字铭文“皇图永固,帝道遐昌,佛日增辉,法轮常转”,乃“大明景泰年”(公元1450-1456年间),由“御马监太监尚义等”出资监制之,距今已有500余年。宝光寺铜钟有较高之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是一件珍贵历史文物,早在1959年7月,即被公布为通县文物保护单位。

      下图、  缸胎褐釉开光僧寿龛。寿龛乃是僧人葬具,制如巨瓮,上有子、母二盖,当僧人临断气之前,先盘坐瓮身之内,曲臂合掌于胸前,和之母盖,待气绝之后再和之子盖,然后埋入地宫,铺上石板,建塔为墓。

      下图、最完整的一件寿龛

           此件寿龛即于1985年6月8日通县煤炭公司院内建楼挖基时出土,清理时发现所葬之僧尸体及衣服早已腐烂消失,只在瓮木炭之上立其头骨,一节指骨平摆之,清除木炭遗骨后,发现数颗蜜蜡念珠,瓮底之上以石灰膏抹平,别无其他。出土之处距通州新城西门不远,北距明建太平寺80米,而所出寿龛又系明代所造,是否可断寿龛所葬者即太平寺僧?亦未可知。

            此瓮全高120、口径77、足径59厘米。缸胎坚细,褐釉而厚润,纹饰遍体,土黄而鲜明,整体塔形,分体则允当,主纹塑贴,划刻亦兼之,颇具雍容华贵之姿,神秘飘渺之景,其烧造技术之高,装饰艺术之妙,体现具著。

             下图、在博物馆第一进院落内,存放有很多出土石碑及抱鼓石,可惜未开放。

             全文完

    原题:(原创)2200年的古通州     2011-09-27 14:08     发表于【网易博客】

    2014.11.06  阅读  1137

    2018.12.31   阅读(2235)| 评论(48)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北京:已有2200年历史的古通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ulg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