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夏摩山谷》有感:清理内心 平和内心
“他醒来,慢慢睁开眼睛,重新打量这座荒废的佛殿庭院。风中的大丽花微微摇晃枝干,燕子仍在鸣叫出入巢穴。已近暮色,她坐在他的身边,安静地看着花园,仿佛她是流失的时间里不曾移动的坐标。仿佛在渺小的瞬间里她凝望着永恒。”
这一段话被作者写在扉页,透露着永恒的安静,让人忘记当下时空之中所有的发生。
安静的来源,是身处佛殿庭院,还是因为近在他身边?
俗世之爱,当是“I love you not because of who you are, but because I know who I am when I am by your side”。或是“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美好的发生需要很长的来路做铺垫,但是失去却只在一瞬息。琉璃易碎、彩云易散。得之后失,失而不复。为了寻求心灵上的安抚,佛堂庙殿成了供养之处。
近在他旁,或可得一时之安稳,难得永久之宁静。人世浮海,事情变化如常,谁能猜中蜿蜒不止的山峦最后停在何方。故事中的她经历了从幻海之城到家乡小城再到幻海,最终走向朝圣的回归之路,在日日诵经和经幡飘荡的日子里,真切的感受到了生命的静与美。
在夏摩山谷,她渐渐将过去带给她怨怼的人和事逐一放下,在供奉其他生命的道途中,让自己的心识得到了净化和提升。逐渐意识到过往一切,就像自己和自己的战争,与他人的不成全并无多少关联。清理到心底的障碍之后,无偏见附着的意识生发出更温和的心胸,无论是待人待己,都将散发出通透敞亮的光芒,以更宽阔的心怀包容别人,以更灵性的态度对待己身。
但凡是肉身凡胎,都起过妄念,走过歧途,历经动荡和黑暗,未意识到光明的来路。
走进持咒持戒的清凉山谷,是缘之所起。向真向善向美心愿的萌发,对自性、本性、佛性含义的真切领悟。黑暗之途带给我们的损伤和内耗,在得到内心的清理之后,慢慢沉淀为促使我们走向另一条归途的智慧之根。对于离别爱恨,有了更高的容纳度,不再会以自伤或伤人的方式了结。外在自然,内在所想,都是自然而然的存在和变更,我和你,你和他,都可以在同一个时空和平共处,处处静默,无限光明。
“他的心开放、纯净,如同一面透亮的镜子照应出她所具备的同等特质。而此前,这些存在好像被重重的埋葬和遗忘。慈城以真实的言行传递心念,她看到他宁静的处世方式,内心的平稳自如,没有日常人那般的焦躁、敏感,也没有比较、分别、评判、指责。在那样的时刻,他传递过来的情感与能量有强大的磁性产生,让时空停滞。”
伟大的成全,即是痛苦的变革。若是没有亲身经历,所有的感同身受都只是雾霾之下附着于人身的尘埃颗粒,而不是受伤之后结痂之处的每一个细胞。人至中年,由内而外散发出的仁爱、慈心,是没有伪饰过的质朴品德,他们懂得给予和付出是一种美好的品德。少年时期大半在追索和获取,于是不懂,不爱,不平静。
争斗、纠葛,都是深渊。痴念一起,如同恶龙凌空。爱而不得之苦,生别离恨之忧,一切全来自于人的内心。
当爱如汪洋沉沦,心变的软弱而贪婪。当爱欲熄灭,心会变成另一种样子:冷酷而坚定。如果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处于无明,没有给予他人忍让和退路,自己的错占据了一半,就永不会得到真正的解脱与自由。
真正的自由,需要通过自律得到成全。真正的放下,是慈悲、退让、成全和付出。发自私心,来自妄念,这是不合格的情理之由。
每每拿起这本书,翻开阅读其中的篇章,心会在一字一句的停顿间变的沉着、冷静。所思所想皆和过往与当前相关。
众生畏果,我佛畏因。过去是因,当下是花,前路是果。播下菩提之因,才能善结喜好之花果。
自当感悟和践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