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例要求
在数据结构中经常看见的一个基本概念,对于链表的实现都是基于引用数据类型的基本操作。
本章目标
- 了解引用传递的深入应用
- 了解链表的基本概念
1、具体内容
![](https://img.haomeiwen.com/i7099290/2b9a96d6f89277d8.png)
如果要想实现链表,则肯定要设计一个链表的节点类,在此类中
必须有一个属性可以保存下一个节点的引用地址。
![](https://img.haomeiwen.com/i7099290/849341e37cf43365.png)
根据此概念,设计一个节点类。
class Node{ // 定义节点类
private String data ; // 保存节点内容
private Node next ; // 表示保存下一个节点
public Node(String data){ // 通过构造设置节点内容
this.data = data ; // 设置内容
}
public void setNext(Node next){
this.next = next ; // 设置下一个节点
}
public Node getNext(){ // 取得下一个节点
return this.next ;
}
public String getData(){
return this.data ; // 取得节点的内容
}
};
下面编写代码测试以上的节点类,首先应该掌握节点间的操作关系,之后再进行封装操作。
class Node{ // 定义节点类
private String data ; // 保存节点内容
private Node next ; // 表示保存下一个节点
public Node(String data){ // 通过构造设置节点内容
this.data = data ; // 设置内容
}
public void setNext(Node next){
this.next = next ; // 设置下一个节点
}
public Node getNext(){ // 取得下一个节点
return this.next ;
}
public String getData(){
return this.data ; // 取得节点的内容
}
};
public class LinkDemo01{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Node root = new Node("火车头") ; // 定义根节点
Node n1 = new Node("车厢-A") ; // 定义第一个车厢(第一个节点)
Node n2 = new Node("车厢-B") ; // 定义第二个车厢(第二个节点)
Node n3 = new Node("车厢-C") ; // 定义第三个车厢(第三个节点)
root.setNext(n1) ; // 设置火车头的下一个节点是第一个车厢A
n1.setNext(n2) ; // 设置第一个车厢的下一个节点是第二个车厢
n2.setNext(n3) ; // 设置第二个车厢的下一个节点是第三个车厢
}
};
基本关系已经确定出来了,如何输出呢?
如果想要进行输出,则肯定只能使用递归操作。
class Node{ // 定义节点类
private String data ; // 保存节点内容
private Node next ; // 表示保存下一个节点
public Node(String data){ // 通过构造设置节点内容
this.data = data ; // 设置内容
}
public void setNext(Node next){
this.next = next ; // 设置下一个节点
}
public Node getNext(){ // 取得下一个节点
return this.next ;
}
public String getData(){
return this.data ; // 取得节点的内容
}
};
public class LinkDemo01{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Node root = new Node("火车头") ; // 定义根节点
Node n1 = new Node("车厢-A") ; // 定义第一个车厢(第一个节点)
Node n2 = new Node("车厢-B") ; // 定义第二个车厢(第二个节点)
Node n3 = new Node("车厢-C") ; // 定义第三个车厢(第三个节点)
root.setNext(n1) ; // 设置火车头的下一个节点是第一个车厢A
n1.setNext(n2) ; // 设置第一个车厢的下一个节点是第二个车厢
n2.setNext(n3) ; // 设置第二个车厢的下一个节点是第三个车厢
printNode(root) ; // 从头开始输出
}
public static void printNode(Node node){ // 输出节点
System.out.print(node.getData() + "\t") ; // 输出节点的内容
if(node.getNext()!=null){ // 判断此节点是否存在下一个节点
printNode(node.getNext()) ; // 向下继续输出
}
}
};
输出结果:
火车头 车厢-A 车厢-B 车厢-C
2、总结
本程序中,所有的关系都是通过用户手工进行设置的,如果要想让其真正变得有意义,则需要为其加入一个操作的封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