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昆德拉在《帷幕》一书里说老年的毕加索和费里尼,“当他受到迟暮之年的自由所启发,再度改变自己的风格,放弃别人加在他身上固定的印象时,大众就迟疑起来,要不要接受这种转变”。
可见,人们多数是活在别人的期待里的。
当费里尼的诗意变成对现实世界最不宽容的描绘后,大众被他的悲观激怒了,而他却开始品尝“不必负责任的快乐滋味”。
其实,已经七十六岁的昆德拉在言自己的志,他讲贝多芬晚年自由挥洒的作品是奇迹也是孤岛。
当你不活在别人的期待里时,就得到了自由。
下午读古诗源,这是一本会经常带在身边的书。布衣看我读的入迷,过来看是什么书,翻阅一下,说,竖版?嗯。
繁体?嗯。
那你还读的这么入迷?嗯。
哈~真变态。
与其溺于人也,宁溺于渊。溺于渊犹可游也,溺于人不可救也!
有多哀怨,就有多甘心。
情不怡,艳色媸。有多直白!
越阡度陌,互为主客。
屋漏在上,知之在下。
止谤莫若自修。每一句都美!
长夜不能眠,伏枕独辗转,忧来如循环,非席不可卷。
忧来如循环,长夜未央,辗转反侧,寤寐思之。原来古人都有过这样的人生啊!
岁暮才归,想看看儿子吧,妻妾向悲,孤坟在西北,君已来迟。多么悲痛的诗!
在注里,提到杜甫的那句,入门闻嚎啕,幼子饥已卒,更深可哀。
记得胡兰成在《今生今世》里写过张爱玲读到这一句,来日大难,口燥唇干。
我最喜欢的是今日相乐,皆当喜欢。欢日少,而戚日多,何不对酒当歌?
读闲书,有一种无所事事的冒险旅行的意味,最好的时光在哪里?
我从不寻找,我只是在当下有滋味的生活。许多生活的吉光片羽,无从名之,也没有什么重要的意义,比如你用心做了一个菜,看了一次夕阳,吹了晚凉的微风。
就像悉达多骨消形散,牧羊女给他喂乳糜。他说,一切有情,依食而住,然后渡河进城,在菩提树下,得到证悟:
一切有为,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一切皆是过程,人生全部的意义就是体验。世上的苦难已经够多,又何需再自设牢笼?
你终将找到你的自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