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译林世界名著讲义》,其中有一篇介绍莎士比亚的文章。我突然想到自己阅读量太少,连莎士比亚的著作都没有读过。
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代表作品有《哈姆雷特》、《麦克白》、《奥赛罗》、《李尔王》,并称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可以理解成不同的读者对同一个作品的阅读体验是不一样的。
“To be or not to be,this is a problem.”经常被译成“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这些都是经常被读者重复的一句台词,想必还有很多版本。
相对于莎士比亚在英国文学乃至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我同时想到曹雪芹的文学巨著《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曹雪芹(1715—1763),跟莎士比亚比起来,仅《红楼梦》流传下来,而且一生未能完稿。莎士比亚不仅作品数量多,而且在时间上也比曹雪芹早了一百多年。
难怪有读者经常拿汤显祖(1550—1616)跟莎士比亚做比较,原来二者生活的年代相仿,而且都是剧作家。
不是我崇洋媚外,论对世界文学的影响力,汤显祖和曹雪芹,都无法跟莎翁比肩。
此外,我听说《红楼梦》的翻译难度也比较大,这样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带来了制约。
我突然想阅读莎士比亚的著作,并以此接触更多的世界文学巨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