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3817491/799e8d0828bdae2f.jpg)
一个人看世界总有一个切入点。
虽然作为女孩,我喜欢的东西很多,色彩,音乐,线条,哪怕不同性格的人,我有时候都喜欢观察,但是毕竟看的琐碎不成系统,所以很少谈到。
而仅仅文字,可以说是从兴趣,这个切入点偶尔来写些东西吧。
一些偶遇成诵的句子,其实还是蛮多的。有的人对音乐敏感,有的人对线条结构敏感,有的人对文字敏感,我就属于后者——
//
“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哪堪忧患余生,萍水姻缘成一梦
几年北地燕支,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
这是高中时候的历史老师,在说到近代历史中,关于蔡锷和小凤仙一段故事的时候给我们介绍的一句诗。
在高中的时候,人心对于美的蒙昧,和学业的紧张压力,让我们没有机会和能力去感知一些美好的文学作品。
哪怕上语文课,也没有多大的兴致,那时候几乎没有真正的阅读。
然而,老师在历史课提出一段特别的因缘,还有这样美的一段诗作为祭奠,我一下子记住了。
那时候,虽然不能解释,但是基本的意思的懂得的。
后来越来越从诗中,读到一个沉沦女子的悲恸,她的“英雄主义”的一面。几乎集我认为的女子美好于一身。
//
张生:
"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
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
崔莺莺:
“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
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
//
这是在大学读《西厢记》的时候,看到张生和崔莺莺晚上初遇的时候,两个人墙里墙外对句的情景。
一直觉得,元曲四大家,王实甫的《西厢记》在文笔上是排第一的。所以,很多句子,几乎到现在还记得。
这句其实内涵没什么特别的,拿现在的话来说,恐怕就是这样
“月亮这么亮,我穷秀才寂寞潦倒,有人怜爱否?”
“我一个闺中女子,寂寞的春天就要虚度啦,路上吟唱的人,是不是也可怜可怜我呢?”
这在现在看来,就是一个相互撩的场景,你也谈不上什么诗意,
甚至有的人还要酸酸的骂上两句。但是故事可就是这样开头的呀……
可作者写的就是美。
把一个闺中女子、逆旅秀才那种寂寞,渴望有佳人相遇的心思写得浑然天成,跃然纸上。
就像《西游记》也不是吴承恩的原创,西厢记最初的故事也不是王实甫写出来的。
都是在前人基础上改写,深化的。能够流传下来,不得不说,多半是靠他们天才的笔触。
//
我失骄阳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和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
毛主席的诗,众所周知,大部分都是大气磅礴,荡气回肠的。而且体格自由洒脱,不拘束。有齐整的格律诗,合韵的词,也有打油诗一般的句子。
比如“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这样的句子,简单的词句,带给人无限的惊喜。
而这首词的速度和力量又格外的强,还带着一点自谑的得意口吻,可谓非常洒脱。
而以上我失骄阳那一首,是抒发失去爱人的哀愁。哀而不伤。只一句结尾处点题人物的感情。
这首诗特别喜欢,是因为它的感情沉甸甸的,让人一读入心,然而不泥于伤感的氤氲,却有一种自我宽慰的爽利。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