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在糖豆的游泳课上,看见一幕情景:一个胖胖的男孩子,扒在游泳池的边沿,旁边他的爸爸蹲在池边,脸带愠色,先是压低了声音在跟孩子说着什么,一边说着还一边用手指用力地点男孩子的头,好像想让孩子下去,过了一会,声音越来越大,“你来这里是干什么的?呛口水就不敢下水了!你还能干什么?快下去!”,一边用手去拍男孩子的头,甚至把男孩子往水里按。而那个男孩子,一直不说话,咳嗽,虽然他还带着游泳镜,我感觉他的眼睛里一定全是泪水。这时,旁边有一位爷爷说:“你不要这样对孩子,他还小,慢慢来嘛!”。这位爸爸说:“老人家,我家孩子你不知道,不这样不行,我这样都是为他好!”
看见这一幕,我真的非常气愤,孩子呛了水不敢下水本是很正常的反应,为何这个爸爸会有如此大的反应,还说是为了孩子好?
然而想一想,我们周围有多少人,或者自己,就在打着爱的名义,打击孩子,惩罚孩子。这么做,真的是为了孩子好吗?我心中有太多的疑问。
疑问一:你究竟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还是在教育孩子?
游泳课上的那位爸爸,脸色发红,动作如此粗暴,很明显他只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他所做的只是不停的让孩子下去,怪孩子无能,但没有告诉孩子到底应该怎么做,既没有告诉孩子呛水是学游泳的必经之路,也没有告诉孩子怎么做才能避免呛水。孩子怎么可能学会呢?
有另一些家长,他们不会像游泳课上的这位爸爸这么狂风暴雨,但会经常跟孩子说:“妈妈很不容易你知道吗?妈妈又要带你们,又要做饭,洗衣服,你爸又不管家里的事,你怎么不懂事呢?你就知道捣乱,也不帮妈妈做点钱,你怎么就这么不省心呢?~~~~”巴拉巴拉,同样,问问自己:你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还是在教育孩子?
疑问二:你说的很有道理,但孩子听得进去吗?
有些家长说,我从不打骂孩子,我只跟他讲道理,但是,你会发现,他总是盯着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总是不停的在纠正孩子,而且不关心孩子的感受,只是急于跟孩子讲道理。
老家有一位长辈A爷爷,A爷爷其实很喜欢孩子,但孩子一见了他就躲得远远的,你总是听到他在说:
“吃饭的时候不要说话!这样会让空气进到胃里,对胃不好。”
“你又说话了。”
“跟你说过多少遍,吃完饭不要跑,不要跑,好好走路。”
“跟你说过多少遍?作作业不能东张西望,你看你这里又错一道题,你怎么总是这么粗心大意?”
而每次你真的有什么没听见,再问他一遍,他在告诉你之前,一定要加上一句:
“你看,我就说嘛,每次跟你们说话都不入耳,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有一次我问孩子们,“A爷爷说话时,你们为什么总是跑掉?”
孩子说:“A爷爷总是别别扭扭的,总说我这不好那不好。”
其实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都不喜欢别人总说他这不好那不好,如果他一直在被别人纠正,一直在被人批评,他会不知道要怎么做才好。
疑问三:为什么即使孩子做得好?你也不让他开心?
我们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你考了95分,回到家,高兴地跟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我考了95分!”
“95分你就高兴成这样?那5分为什么丢了?肯定又是粗心!”
“不要骄傲,还有没有人考得比你好?”
你失望的走开了。
为什么不能孩子一点肯定和鼓励呢?我们小时候,接触的观念都是:“不能骄傲自满,要永远奋进。”不能做骄傲的孔雀,这话说的没错。但是,凡是不能过,过亦不及。如果我们总抱持着,不能让孩子骄傲了的心态,从不表扬鼓励孩子做的好的地方,孩子会分不清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会觉得,我无论怎么做爸爸妈妈都不满意。久而久之,他也会失去学习的动力。
疑问四:孩子是按你说的改了,会不会同时失去了什么?
有句古话,棍棒底下出孝子,就像文章开头那位爸爸的做法,他一定认为,对男孩子一定要严厉一点,孩子才能成才,可是,即使孩子由于你的严厉变得很听话,这样的方式,会不会损害孩子的安全感、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会觉得,我在这个家里没有安全感,只有当我表现好的时候,爸爸妈妈才会爱我,一旦我表现不好,他们就不爱我了,甚至不要我了。另一方面,一个很听话的孩子,有可能是一个没有主见的孩子,他会变得不自信。又或者,走另一个极端,就是当孩子到了青春期的时候,他的叛逆会来得比谁都凶猛,因为他觉得,“小时候因为你们比我强大,我只能听你们的,现在我大了,以后一切都得我说了算。”
这些所谓的”我为你好”的方法完全可能妨碍孩子的发展,损害孩子健康的自我价值观,而且其负面影响会持续一辈子。
正面管教这本书里有一句话,“我们从哪里得来这样荒谬的想法,要让孩子做得好,若要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让他感觉更糟?孩子只有感觉好时,他才能做得更好。”
一、 当你情绪糟糕时,不要教育孩子
当开头的那位爸爸,如果你情绪失控,请先平复好自己的情绪,再来教育孩子。
二、纠正之前,先连接
当我们想要纠正孩子的行为之前,先和他进行情感连接,每位家长都有属于自己和孩子的“连接”方式:有的是肢体接触:拥抱、牵手、亲吻、抚摸,有的是语言表白,无论什么方法,只要能跟孩子建立成连接就好,当情感有了连接,你接下来说的话,孩子才能听得进去。
三、 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及时鼓励
不必总是指出孩子的错误,那样只会让他反感中。反之,当孩子在某一个点上做得好的时候,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鼓励和肯定,很多心理学书籍里都会提到“阳性强化”或“正强化”,当一个行为被正强化时,人们就会倾向于去重复这个行为。因此当我们坚持这么去做,不必你指出孩子的错误行为,孩子也会向着好的方向去走。
总之,让孩子学会好的行为,改掉不好的行为,不必让他感觉如此糟糕,请别再用爱的名义绑架孩子,别再让我们的孩子灰头土脸,垂头丧气。记住,孩子,只有当他感觉好,他才能做得更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