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千古名臣范仲淹(三)

千古名臣范仲淹(三)

作者: 飞扬_7 | 来源:发表于2021-01-28 21:52 被阅读0次

范仲淹直言进谏,让褒举他的两位好友晏殊和王曾都感到害怕。怕皇帝怪罪下来,他们两个受牵连。范仲淹的这两位好友也是对他有知遇之恩的师长。据理力争,他回了一封长信给晏殊。他说,侍奉皇上当危言危行,绝不慎言慎行,绝不阿谀奉承。对于朝廷社稷之事必定秉公直言,虽有杀身之祸,也在所不惜。

大家可以想见,范仲淹的每一句 话都是掷地有声。 他知道这些事情一旦提出来,对他来说很危险,对他的朋友,师长很危险。但他觉得他既然做宋朝的官,他就要这样做,这是他的义务。他为人正直,大公无私,别人也不敢说什么。

他自己也很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在朝廷中也待不下去了,所以主动申请外调,从中央又来到地方,进行很长时间的历练。长到什么时候呢?长到太后驾崩。但是他很厉害的是干一行爱一行。在地方任职同样能干得风生水起。居江湖之远,也不忘庙堂之事,还能够有余力继续秉公直言,继续对朝政进行各种议论。

范仲淹所做的这一切,让宋仁宗看了之后非常感动。因为宋仁宗当时很弱势,他是个年轻的天子,身边所有人都是太后党,都支持太后,甚至有些人已经提出把他废掉,让太后自立为皇帝。所以他很难过。在这样的时候有人雪中送炭,有人为他说话,所以太后驾崩以后,宋仁宗立刻就把范仲淹调了回来。同时宋仁宗他也做了所有政治获胜者都会做的事情,把当年那些太后身边的官员,全部贬出,全部贬到外地去。

在那个时候,朝廷当中就形成了对太后“墙倒众人推”的风气。大家纷纷上书进言,对刘氏进行各种各样的鞭挞。说她的坏话,说得很难听。但是在这个时候,其实自己当年就是因为太后而被贬的范仲淹,反而站出来,力排众议,为太后说话。他说太后对江山社稷还是做出很多贡献的。宋仁宗,我们看他当中的这个“仁”字,就可以看得出来,他是很英明的,他是很听得进建议的开明皇帝。他听完范仲淹的话之后,觉得有道理。也就下旨禁止再议论皇太后。

其实范仲淹在这件事上,很有他的政治谋略和政治眼光,他和皇帝形成了一个默契。像今天拜登宣布就职,特朗普下台。当年奥巴马执政八年,特朗普一上台就把奥巴马所有的政策废除得干干净净。现在拜登一上台又把特朗普这四年的政策废除得干干净净。他们都喜欢秋后算账。

这样一来,我们说一个大国。一定要具有前后的一致性,这样才能保证政局的稳定。中国为什么从改革开放到今天,也不过四十多年,就能有举世瞩目的成就呢?我们固然有后发优势,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优势就是,体制的一致性,保证我国政策的一致性。这样才能国泰民安,蒸蒸日上。

相关文章

  • 千古名臣范仲淹(三)

    范仲淹直言进谏,让褒举他的两位好友晏殊和王曾都感到害怕。怕皇帝怪罪下来,他们两个受牵连。范仲淹的这两位好友也是对他...

  • 千古名臣范仲淹(二)

    晏殊邀请范仲淹到应天府书院讲学。应天府书院是北宋四大书院之一。它是过去的睢阳学社,范仲淹当年就是在睢阳学社求学,这...

  • 千古名臣范仲淹(一)

    范仲淹原本家境很好,祖祖辈辈都是官员,原本含着金汤匙出生。在他父亲的任上享受幼年的时光,结果他父亲去世了。他从不记...

  • 千古名臣范仲淹(四)

    我们国家现在之所以步伐稳健,蒸蒸日上,是因为我们国家有别于其他国家的政治优势。每一任领导人上台,都会在前任的基础上...

  • 千古名臣范仲淹(七)

    范仲淹写的一首词《渔家傲.秋思》写的是戍边人思乡的情绪。“燕然”指燕然山。在国境内,在蒙古边境。他有一个典故,《后...

  • 千古名臣范仲淹(六)

    在北宋的时候,皇帝重文抑武。带兵打仗也把权力交文官。不敢把权力交给武将,怕他们夺权。可是文官只会给皇帝献计献策。真...

  • 千古名臣范仲淹(九)

    范仲淹为国为民,大公无私,刚正不阿。他每到一处。老百姓都极为尊敬和爱戴,就因为四个字叫“大公无私”。他之所以被后人...

  • 千古名臣范仲淹(五)

    范仲淹在任职期间,因为他直言善谏。反复地被调任,接着又被贬。如果说他的这样的日子就这样过下去,范仲淹他其实就是一个...

  • 千古名臣范仲淹(八)

    范仲淹是一个文臣,皇帝却下旨让他到前线带兵打仗。范仲淹到了前线,得胜而归。皇帝就封他为副宰相。范仲淹本来就是一个秉...

  • 范仲淹千古名句

    0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02.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03.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04.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0...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千古名臣范仲淹(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utft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