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楹联等,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是汉语里自古至今特有的一种表述形式。联语一般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之瑰宝。
不用问,落脚在戏台两侧的对联自然那就是戏台联了。
戏曲在古代是雅俗共赏的艺术,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如此一来,戏台联(村村有戏台)就成了对联里相对受关注最多的一个品种了。或雅或俗,或庄或谐,或拙或巧,或正或邪、或忠或奸、或智或愚、或经或诞,或伤或忧。有些既有才士之情趣之弥漫,又有文人之风骨在其中。给戏迷观众在欣赏舞台表演的同时带去别一种启发。此外,光线暗淡的戏台下也是未婚男女欢会的地方,最值也生发出许多故事。
于笔者呢,是打兔子拾柴——捎带。平素打理自家《简书》或闲读,接触到了不少戏台联,今稍作辑录,权且充一篇“简文”吧。
先来一副梅兰芳的一副戏台联来拔头阵:
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亦非我。
其次是清代大文人纪晓岚写的一副戏台长联:
尧舜生,汤武净,五雄七霸丑角耳,汉祖唐宗,也算一时名角,其余拜将封侯,不过掮旗打伞跑龙套;四书白,五经引,诸子百家杂曲也,杜甫李白,能唱几句乱弹,此外咬文嚼字,都是求钱乞食耍猴儿。
再其次是蒲松龄的作品: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此联来自政治家、军事家左宗棠:
都想要拜相封侯却也不难这里有现成榜样;最好是忠臣孝子看来容易问他作几许功夫。
出自清王湘绮先生笔下的著名戏台对联:
一曲笙歌,有典谟,有训诰,文中子着意看来,莫谓戏无益;满堂面目,曰喜怒,曰哀惧,尔小生传神做出,总要人称奇。
..............
当然,你我所见更多的是不知出自何人笔下的作品:
戏台小天地;天地大戏台。 ——旧时北京的小戏台最常见。
上场应念下场白;看戏无非做戏人。 ——同上。
作廿四史观,镜中人呼之欲出;当三百篇读,弦外意悠然可思。 ——同上。
凡事莫当前,看戏何如听戏好;为人须顾后,上台终有下台时。 ——戏台早已化为历史陈迹,只留下了戏台联。
做戏何如看戏乐;下场更比上场难。 ——同上
方丈内河山万里,顷刻间今古千秋。 —— 同上
学君臣学父子学夫妇学朋友,汇千古忠孝节义重重演出漫道逢场作戏;或富贵或贫贱或喜怒或哀乐,将一时离合悲欢细细看来管叫拍案惊奇。 ——同上
一封书二进宫三击掌四进士五福堂堂堂都摆千秋剑;六追车七剪梅八件衣九莲灯十王庙庙庙皆立春秋碑。
——同上
七八尺戏台容尽天下故事;五六个角色演出人间风流。 (以下不加特别注明了)
鼓打三通帝王将相各登场忠奸贤佞演生死;弦拉一曲净丑旦生齐亮相离合悲欢唱古今。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亦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是谁。
舞台方寸悬明镜; 优孟衣冠启后人。
红脸关公爷忠勇节义千古流传; 黑脸包青天刚正不阿万世颂扬。
古往今来只如此; 淡妆浓沫总相宜。
舞台方寸悬明镜; 优孟衣冠启后人。
美女不尽是红颜,抹来几点胭脂,便教那辈消魂魄; 奸臣何尝皆白鼻,借得半斤铅粉,好赠斯人画面皮。
东西汉,南北宋,人物备考; 山海经,水浒传,今古奇观。
无端鼓角齐鸣,插雉尾着龙袍,称王称霸,试问风光能几日;不觉鬼蜮现相,假头衔戴面具,非驴非马,焉知世上少斯人。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