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看到通知的那一刻,就在惦记今天在我的母校临淮中学举行的“名课堂”展示活动,终于——如约而至。两节课——古典诗歌、高考写作,两位名师,两种风格,受益良多。
一、吉文举老师《短歌行》。(吉老师在一师一优课中获得两次部优,一次省优,省级优质课二等奖,全国赛课二等奖)
第三次听吉老师的课,之前听的是小说《边城》与散文《荷塘月色》,这次是古诗。他平时爱钻研、研究,他的素养太高,对不同文体的教学都能够很好的驾驭,尤其是有自己的思考,每节课都很有“味道”,很有深度,实在敬佩。
最终呈现出来的课堂有一些不足,比如前半节课沉闷,诵读得不够,拖堂,整节课的个别环节有待改进……原因很多:他说他想挑战一下自己,于是这节课他只是备了课,而没有磨课,没有试上 勇者无畏吧;学生不是自己的,学生的素养也不是很好,课文学生也已学,他临时不得不改变教学设计。与前两次课相比,这次逊色一些。但是我作为菜鸟,主要学习的是他的长处。
启发很多:
铁皮鼓(魏智渊)曾说,教学的核心不是教材,而是师生关系,而课堂正是师生关系得以展现的舞台。吉老师在授课过程中真正地投入于课堂之中,与学生对话,师生进行双向交流,细致地指导、引导学生去理解文本、去诵读。如果学生能够再放得开一些,真的能与文本、与教师对话效果更佳。我自己似乎仍旧停留在过多地关注教材、教学设计与上课本身这一低级阶段,而没有把视角转向坐在下面听课的学生,真的是目中无生,这急需改进,必须改变。
古诗词教学,鉴赏是重要的,而诵读更加重要,诵读如何代表学生对文本的把握程度。本节课中,吉老师采用的是逐句细读并朗诵的方式,虽然有些平淡,虽然学生已经学过,但是基础能力的原因,学生的表现并不是非常好,好在教师能够“目中有生”,针对学生回答、朗诵的不足及时进行引导、指导并给予鼓励,尤其重要的是老师讲解得比较深入。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种缺憾。
对于整节课的设计上,以“慷慨行吟忧天下,歌短情长动古今”的标题高度概括了整节课的主题内容,又采用四个小标题,概括了每一板块的核心——一曲短歌,一位英雄;一曲短歌,一腔忧思;一曲短歌,一片真情;一曲短歌,一种风骨。贯穿整节课的是主问题::这首诗的情感是否一成不变?应该用怎样的情感诵读这首诗呢?围绕它细读,细品,诵读。这都是极佳的设计。
我于16年9月到二中任职,大概也是这个时候(12月16日)上了县级公开课,我选的课题也是《短歌行》,吉老师和李特也都听了,还有本校的、凤中、临中的其他老师,虽然他们给我的评价很高,但我也知道我存在的问题也比较严重。我那节课的上法和吉老师的不同,这里不赘述,回头我再仔细看看当时的设计与课件。在听课过程中,我考虑的还是当时困惑,现在依然困惑的问题:老师的讲解已很深入,学生基本上也能很好的把握了,然后呢?学生得到了什么?提高了什么?现在流行的“核心素养”提高了吗?可以再思考的是,如何让学生“以己证诗”,把学到的化入自己的血液,而不只是停留于对一篇文章的学习与理解,不能停留于一节课。或许,写作是个方法。
二、李军老师的作文课:《高考议论文写作指导》(李老师是我县高中语文界特级教师,也是正高级,高中语文工作室负责人)
他也拟了标题:理性思辨,明亮对话。这个标题分别暗合了在本节课中教授的两种写作方法:以退为进法,公共说理法。
课前播放《一万个可能》,上课后又放一遍,然后对学生进行激励,提出在这节课中对学生和自己的期望,这样也是对气氛的渲染,毕竟学生是陌生的。只是歌手,号称“中国周杰伦”,在唱歌过程中吐字不清楚,像周杰伦的风格。旋律很好,歌词富有内涵,但是学生未必听清楚了多少,我们听课老师也没听清多少,为何不在播放的过程中呈现歌词呢?这是我的困惑。
引入父子对话的片段,接着解释“何谓思辨”,如何思辨,自然提出“以退为进法”并对其进行解释。然后出示孟非的例子,给学生以示范。再呈现皖南八校联考中他的学生写的两个片段并分析。随后呈现关于五一拥堵的材料,以及两篇提出对策的文章,让学生点评优劣,在此对比中,学生掌握写法,教师适时提出“公共说理法”并进行解释。
理论与方法讲完,运用两种方法进行课堂微写作:高三学习的苦与乐。写好学生展示,学生自己点评,其他学生和老师点评。之后教师展示自己的下水作为,学生品读。布置作业,回到一开始的父子对话,以之为材料写文章。
李特的这节课内容含量不多,流程清晰,讲练结合得很好,个人素养自不必说,我也没敢怎么点评。
一直上不好作文课,这次是个契机,还从来没有听过关于写作的公开课,收获也很多。就像李特自己所说,上课要讲对学生真正有用的东西。作文教学要教给他们行之有效的方法,并用大量的事例让他们直接可感,甚至去模仿。我开过作文课,我讲的过多,生思考与表达的较少,从来没有当堂练过,也没有针对上课内容进行专项训练,为讲而讲,加上学生素质、自觉性较差,几节作文课上下来,真的是没有任何效果,于是终止。还是多去读读大家们的作文课是如何上的,多思考,多实践。
高山仰止,在凤阳高中语文界,这两位老师是我特别敬佩与喜欢的,今后还是多向他们请教与学习。明年争取加入李特的工作室,多向他们学习,争取早日成为“老鸟”。
——2018年12月26日星期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