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一位高三的女生妞妞(化名)来访。这是一个很努力的女孩,在高一时常常学习到深夜甚至凌晨,但成绩却越来越逐渐下降,开始焦虑不安、夜不能眠,担心成绩下降后老师和同学会有不好的评价,担心父母不满意,担心成绩再次下降,一想这些就会抠手,整个手都是血肉模糊不堪入目。之后觉得自己个子不够高、身材不够好、不漂亮,然后不敢出门不敢见人,慢慢觉得别人都在议论自己,说自己的坏话,出现幻听,并且有严重的轻生念头,觉得不如死了好,当然也没法去上学了。休学一年,到如今历经长达3年的药物和心理治疗即将参加高考了。而昨天是专门为了1.8号的高考听力考试而来,目标很简单:满分。当然,人家还是有这个实力的,多次练习都是满分,就是害怕考不好,担心有失误。
回顾前两周的一次省联考,那是妞妞高三以来甚至说高中以来最完整的一次考试,因为每每考试对于这个姑娘总是很大的挑战,“人家是上考场,她是上刑场”,这话一点都不假。反正之前的考试总是很艰难,甚至都出不了门,劝着去了也没法考完全场,有的只是做做选择题,有时参加一场之后就不去了。而这次联考妞妞却没用父母劝说,也没有任何挣扎,顺利考完,最关键的是出乎意料地考了班级第十名,妥妥地超出预估的本科线100分呢。真是震惊了所有人啊。
这是我的一个长程的个案,已经进行了2年多,中间的艰辛和反复不是一句话能够描述,光是精神科医生就换了N多个,从本地到北京再到省城,药物也是大把大把地吃,找到我时已经是休学半年多,前面也换了几位咨询师。幸运的是妞妞的父母愿意学习愿意成长,爸爸妈妈参加了2期我的卓越父母训练营,每天坚持跟随催眠晨练,认真听课学习,也努力调整自己和家人的关系,期间还有工作的变动、家人的重病和离世都一一稳稳应对。
关于为什么那么努力的妞妞会变成这个样子,我和妞妞全家多次讨论过,罪魁祸首就是“太努力”。
努力还有错?我们不都是希望更加努力吗?
在抑郁的状态之下,副交感神经是持续的兴奋状态,但是深度并不够。所以,抑郁的人虽然每天什么都没有做,但也是十分疲劳:虽然睡了十几个小时,但依然困倦,没有精力。主要原因是虽然睡着了,但睡的很浅,没有办法得到休息。所以到了后来妞妞是晚上睡不着,白天昏昏沉沉,什么也干不了还觉得累。自己努力的结果是成绩一落千丈,甚至到了倒数,这让妞妞无论如何都没发接受,觉得都是自己不够努力、不够聪明,也没有任何老师和同学喜欢自己,最后觉得还不如死了好。
几次三番的想要结束自己生命,家人认识到问题严重性,不再要求学习成绩,但妞妞依然没法接受这样的结果,总觉得有人时时议论自己,有时走在路上也能听到,晚上睡不着也能听到外面的人在骂自己,痛苦的不行。去看医生诊断为:伴精神症状的重度抑郁。求医问药的路开始了,说起来都是泪啊。
辗转反侧半年后我们第一次见面时,妞妞整个人都是“僵“的,走路身体直直的,脸上几乎没有表情,眼睛没有任何精神呆呆地,问一句就答一句,几乎没有任何眼神的交流,声音都是平平的,没有任何起伏。
“哎,这孩子,我接不接呢?”我很犹豫,这么严重的状态当然不是“优质个案”,加上当时她父母也是焦虑的有点无奈和木讷的样子,我还真的不想接。
“我们也没办法了,你治成什么样我们都接受”,可能是看到了我的犹豫,妞妞妈妈留着泪对我说,“只要孩子愿意来,我们就一直来”。可怜天下父母心啊,问过妞妞的意愿后,正式签订了治疗协议。
到如今妞妞可以很熟练地告诉我动力催眠先是激发了战斗反应,然后再引发逃跑反应,让身体充分地放松下来,充分激活副交感神经的功能,让整体自主神经的弹性恢复正常。
是的,当自主神经的弹性恢复正常时,压力依旧,但压力一过,人体的恢复功能自然会将人体调整回到正常状态。这就是为什么动力催眠不用暗示,就会有治疗各种焦虑、抑郁和各种躯体问题的效果,是因为它的核心在于调整自主神经系统的弹性,从而让它恢复到最有活力的状态。
不是动力催眠多么神奇,也不是我的治疗技术多么高明,本来人体都有着强大的自愈功能,就是“复原力(Resillience)”。就像一个小孩子哭了,马上就可以破涕为笑一样,可以马上忘掉不快,开心起来,这就是复原力。伤口可以自己长好,骨折接好了会自动愈合。这是生命的本能,催眠的功能就是把本能充分发挥出来而已。
所以对于妞妞而言,只是把自主神经的弹性训练出来,人家本来就是“好学生”、就是学霸,本来就很强,一切不过是找回原本的状态而已。当然,妞妞的话是这样:以前是努力地学才学好,现在是随随便便地学。以前学到三更半夜,现在十一点就睡,简直是太轻松了。而关于妞妞担心的英语听力考试,妞妞妈妈也发来信息:情绪挺好,也没太紧张,就是不确定满分。看来妞妞对于考试这一关又有了新的体验。
漫长的2年多,近100次的动力催眠训练,也唯有真正了解和有所体验的人才会如此坚持吧,而妞妞的训练还会持续,我们的目标是助力高考,妞妞高考的目标学校已经明确,那就拭目以待啦!祝愿妞妞心想事成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