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民谣与诗
黄家驹离开我们第23年,每年六月,我们都会想他

黄家驹离开我们第23年,每年六月,我们都会想他

作者: 民谣与诗 | 来源:发表于2016-06-30 12:20 被阅读62次

(壹)

我3岁的时候,黄家驹31岁。那年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还不知道天地广阔岁月苍茫,而家驹的人生却匆匆落幕,甚至来不及告别。

我12岁的时候,或许更早一点,只记得那个时候我在读初中,班上每个人都在听周杰伦、蔡依林。唯独有一个男生,高高瘦瘦,每天都扯着嗓子唱一首粤语歌,我听不懂他在唱的什么。

每次看到他在课堂上跟数学老师叫板,课后一个人戴着耳机听随声听,就觉得他很酷。后来我才知道,他唱的是“原谅我这一生放纵不羁爱自由”。

直到我17岁那年,陷入了黑暗忧郁的青春期,我把全部的自己交给文学交给音乐。一本日记本,一只收音机是我最大的财富。也是在收音机收听到的午夜电台里,我第一次听到细腻婉约的民谣,第一次触摸到摇滚跳动的脉搏。

(贰)

17岁是个奇妙的年纪,那个年纪接触到的事物、听的歌、看的书,会影响你的一辈子。

在17岁时影响黄家驹的东西,是他捡来的一把木吉他,这把木吉他是他的第一件乐器。也是因为这把吉他,黄家驹有了人生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勤练吉他,做出色的音乐。

你是否也经历过这样的少年时代?无论此前的你多混沌多迷茫多玩世不恭,但最后你终将找到那件让你热血沸腾的事情,并愿意为之一生奋斗。

每当你觉得疑惑迷茫的时候,想到这件事情,它就能给你一种力量,让你能够有勇气继续朝那个目标和方向去努力。

人很难能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大部分人都是在庸庸碌碌的生活中,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努力。能找到自己喜欢并愿意坚持的事情,多么值得羡慕。既然找到了,就像家驹那样,好好为之奋斗。

(叁 )

黄家驹21岁那年,由他担任主唱的Beyond乐队正式组建。那个时候他们还是一支地下乐队,没什么钱,也没什么设备,甚至没什么听众,但是年轻的他们,都有大把大把的理想、激情和信念。

而21岁的我,在一个夏天的傍晚,怀着紧张激动的心情,第一次踏进广播电台的直播间。所有和音乐有关的年少记忆和青春时光,如同一场文火小炖的铺垫,最终熬成一期直播,一档属于自己的电台节目。

原来内心平静,忠于梦想,是会得到回报的。路遥远,走下去会累,不走却会后悔。勇敢的人选择前进,永不放弃。

(肆 )

再见理想

BEYOND - The Story Live 2005

三年后,Beyond发表了第一张专辑《再见理想》,专辑同名主打歌《再见理想》由黄家驹作曲并个人独唱。那一年,他24岁。

黄家驹在《再见理想》里唱,“心中一股冲劲勇闯,抛开那现实没有顾虑”。正如此后黄家驹在接受采访时所说:“家里人都希望我找个稳定的工作,他们都认为玩音乐没前途的,但是我真的是喜欢了,沉迷了,不是闹着玩的。”

的确如此,家驹从来就不是一个甘于平淡的人,他太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所以有些理想,他要亲手实现。

24岁的我,也终于听懂了Beyond,终于听懂了黄家驹。是他告诉我什么叫理想,什么叫斗志。到了和他差不多的年纪,我终于知道,对他最好的怀念就是努力。

(伍)

1988年,Beyond发行了专辑《秘密警察》。在做这张专辑的时候,黄家驹背负着极大的压力,前一张专辑销量不佳,片方经纪人告诉他:“如果这张专辑销量再上不去,就没必要、也没机会再发唱片了。”结果这张专辑一炮走红,年轻的Beyond终于尝到了成功的滋味。

我真正系统地听这张专辑的时候,已经是二十五、六岁的年纪。这张专辑曲风较为大众流行,但是这并不影响这是一张优质的唱片。这张专辑里有理想,有抱负,有斗志,有青春……黄家驹用一张唱片纪录了那个时代。

正是从这张专辑之后,黄家驹在香港乐坛的发展势如破竹,此后Beyond乐队的每张专辑几乎都在香港流行音乐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业界和公众中都影响深远。

这张专辑中有一首经典曲目——《喜欢你》。这是黄家驹写给和自己已经分手的女友的一首歌曲。因为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到排练和创作中,黄家驹不得不放弃深爱着的女友,这令他十分愧疚,于是有了这首《喜欢你》。

“再次泛起心里无数的思念,以往片刻欢笑仍挂在脸上,愿你此刻可会知,是我衷心地说声,喜欢你……”你可以从歌词中看出家驹失去爱情之后的苦楚。

印象中除了这首《喜欢你》,家驹再也没有写过关于爱情的歌曲,他写的更多的是反战、和平、环保等社会公共事务。他不仅仅是一个创作者,也是一个思想者,他思考,他忧虑,他呐喊,他站在黑暗中,想要用歌声唤起一些光明。

家驹的二十六岁,已经开始有意识地从自我的世界走出来,开始关心他人,关心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的事情,关心社会公共事务,关心自己与他人、与这个世界的关系。体现在他的创作上,便是那首为纪念曼德拉所作的《光辉岁月》,这首歌也成为Beyond众多经典作品中最广为人知的一首。

家驹让我们明白,真正的摇滚是什么——摇滚不是情感的释放,不是孤独的躁动,而是开启民智,是提醒,是启示。

(陆)

在黄家驹创作的所有歌曲中,我最喜欢的是那首《情人》,这是家驹发表于1993年的歌曲,收录在当年《乐与怒》这张专辑里,这也是家驹去世前的最后一张专辑。

刘卓辉的词写得也好,开头就一句“盼望你没有为我又再度淌泪”,直接起兴抒情,就好像与你心照不宣。而实际上它讲述的是一个内地姑娘和一个香港男孩的恋爱在当时香港尚未回归背景下的困难,所以有了那句“是人是墙是寒冬,还是意外”,而这里的墙就是指未回归前两岸的隔膜。

从20岁到31岁,黄家驹写了七八百首歌,发表了一百多首。循着这些作品的轨迹,你可以看到一个青年从青涩到成熟,从有理想到有担当的成长和蜕变。

什么是真正的经典?不是流行于当时,而是换了时代改了时空,你再听,依然觉得不过时。黄家驹的歌,不论是曲还是词,现在听来,丝毫不觉得老套。

如今,听着家驹的歌长大的人们,经历了听磁带的岁月,走过了听MP3的青春,来到了用手机和IPAD听歌的时代,只可惜,却再难听到这样的音乐了。

(柒 )

时至今日,黄家驹肯定猜不到,在他离开这个世界之后,他的歌他的人会成为了一个传奇,长久地留在了人们心中。算起来,他已经离开这个世界23年了。

二十三年,弹指一挥间,足以使世界格局风起云涌,也足以使我们的少年情怀不复存在。时光在你我的身上刻下痕迹,也同样在BEYOND的身上刻下痕迹。

从早前马航MH370客机的失联到乌克兰回归俄罗斯的投票,再到新近的英国脱欧。这世界的争斗从未平息,权利与欲望的驱使,土地与尊严的争夺,也许家驹看了会失望。但还好,家驹播下的和平与爱的种子终究在一些人的心中生根发芽延续了下去。

如今我的身边依然有人把黄家驹当做一种信仰、一个精神领袖,对家驹的死黯然神伤,有太多的人在唱“仍然自由自我,永远高唱我歌,走遍千里”,却并不是每一个人会真正去观察这个世界,去探究和思考真正的自由。

今天,每个人都在宣扬自由主义,却没有真正承当起为实现自由应该背负的责任。自由的真谛,是自我要求,是施与,是为大爱牺牲;是像黄家驹那样用作品、甚至用生命换来尊重。

作者 | 易小婉

投稿邮箱minyaoyushi@qq.com

相关文章

  • 黄家驹离开我们第23年,每年六月,我们都会想他

    (壹) 我3岁的时候,黄家驹31岁。那年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还不知道天地广阔岁月苍茫,而家驹的人生却匆匆落幕,甚至...

  • 又是黄昏

    6月10日,是Beyond乐队灵魂人物黄家驹先生的生日。虽然他已经离开我们27年了,但每年6月,都会有无数的歌迷怀...

  • 《我们都会离开》

    2017年的初冬,我失业了。 我学的是网球专业,本来在一家山庄型酒店做网球陪练,主要负责陪有需要的客户打网球,工资...

  • Beyond——永远的家驹

    1993年6月30日,黄家驹的肉体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灵魂却以音乐精灵的方式始终陪伴在我们的身边。 回忆以往 第...

  • 黄家驹与刘备,同是天涯沦落人

    每逢六月, 对于Beyond的歌迷,或者黄家驹的歌迷来说。 都会感到唏嘘,唏嘘是黄家驹很喜欢用的一个感叹词。 他生...

  • 肤浅的世界深情的你--永远想念黄家驹

    六月,吉他少年黄家驹穿云裂雨砥砺前行; 六月,音乐才子黄家驹梦断日本溘然离去。 最美好的六月,最悲伤的六月。 人们...

  • 今天 你吃馄饨了吗

    今天是农历六月初六,按照我们这一带的风俗,六月六是要吃馄饨的。每年到了六月六,我们都会不自觉的念起来:六月六,裹只...

  • 毕业后,才发现曾经的踌躇满志会耐不住现实的冲击

    每年的六月都会是个略带伤感的季节,因为离开熟悉的校园,标志着我们已经是社会人了。其实走出校园的时候还是非常踌躇满志...

  • 碎笔——我们终将都会离开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楼下时不时传来阵阵哀乐,或者在某个时间点就开始放炮仗。说实话,听着有些头疼,但这毕竟是一种习俗...

  • 我们最终都会离开,所以珍重!

    护士节快乐! 今夜,群星闪耀,姐妹们用心演绎出一科一品的精髓,编织出白衣天使崇高的梦!今夜,我是观众,也愿做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黄家驹离开我们第23年,每年六月,我们都会想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vax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