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说:“任何变化都是由潜能走向实现”。
他认为,任何一种事物都处在“潜能”状态,都会要求更高层次的形式或更高层次的“实现”。从“潜能”走向“实现”,完善“潜能”中对“实现”的“缺乏”。
譬如在学校老师对学生说:“你很有潜能。”他听了很高兴,“老师说我很有潜能”。
他显然没念过哲学,他如果懂得亚里士多德,就应该知道,自己离实现还差得很远啊,身上都是潜能,还没有实现出来。
但是一般人会以为,“潜能”两个字代表未来充满希望。老师对另外一个学生说:“这位同学,你没有什么潜能了。”他听了一定很难过,“老师说我没有潜能,好像我已经没有希望似的”。
他错了,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说法,他已经实现得差不多啦,没有什么潜能了,几乎完美了。
所以,你只有透过“实现”,才能了解那个“潜能”是怎么回事。你如果离开“实现”,只说“潜能”的话,这个“潜能”是怎么回事呢?没有人知道。
亚里士多德认为,答案是先有鸡。
亚里士多德依照“潜能实现的说法”,他认为答案是先有鸡,因为蛋是“潜能”,鸡才是“实现”,如果没有鸡,不能判断这个蛋是鸡蛋。任何“潜能”要透过“实现”才能被理解。
——傅佩荣
虽然你见过一个鸡蛋,可是你却未见过所有的鸡蛋。所以只能通过鸡,才能知道它是不是鸡蛋,那逻辑上不是还是先有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