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让生活美好
文章读得够多的了,然后呢?

文章读得够多的了,然后呢?

作者: 青年西铭 | 来源:发表于2020-01-31 21:32 被阅读0次

真正的贫困是探索已经终止,结论已经被确定。

大约三年前开始,我上网用以消遣时间的绝大类兴趣就被文章所吸引去了。传媒时代为大众提供了琳琅满目的商品,如果不投入短视频和购物网站的温床,回归到最原始、简单的文字阅读似乎就是自然而然的。

通过或快速或细致地阅读各类文章、评论,我所需要的关于这个世界的讯息基本上都能获取。

当然也有代价。只要在法规允许范畴内,网络对内容不作主动的筛选和排序,因此过于庞杂的讯息对人的精神产生冲击和消耗,很容易就同时摄入一些瘴气,并产生某种不可逆的影响。

尤其是这几年之中,我越发感到自己思考的局限性与模糊性。照理说年月消化掉这么多的知识与名词,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应该能够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上才是,可为何反而失去了最初沉思的那一抹亮丽光辉?

就如同我写作,如果无法在十年后二十年后将一件看似稀松平常的琐事借由合适的语言、注入有趣的思索而让其显得妙不可言,似乎也只能称之为一种经年累月的失败?

一百年前,严肃文学还瞧不上通俗文学,认为后者极尽渲染之能事,作品浅薄地可怜;但通俗胜在讨人欢心,通俗文学经历艰苦抗争终于得以正名,曾经自嘲为“二流作家”的威廉·萨默塞特·毛姆在一百年后几乎封神。

如今,网络文学在虚拟世界水淹七军,捧起了多少草根写作者,但就连他们也都在安享码字流量带来的丰厚收入时,自惭形秽地想起儿时那个瑰丽的文学梦。

我一位朋友曾跟我说,她少年时正值郭敬明红得发紫,彻夜地读他的书和文字,心中想着怎么能写得这么好。后来年岁渐长,读了川端康成乃至更多的作家,才坦然承认了那时想法的幼稚可笑。

单就读书来说,人的偏好与追求会变化,可也不能据此全盘否定掉先前所读的书,那样,对自己的读书不仅是一个大的“挫败”,还很有可能因此变得喜欢“否定”起来。审美毕竟是一件璞玉,是要用时光来雕刻得圆润光滑的。

从这个角度来思考,那么便少了很多因自视甚高而对他人的指手画脚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平和而敦厚的包容,人的观念、偏好、认知与理想毕竟不尽相同。

因此可以说,各类写作者在网络上开山立派,或割据一方,或引起争议,或冷静沉淀,文章的网络生态何其丰饶精彩,该额手称庆才是。硬要造出什么鄙视链,决绝而固执地竖起一杆大旗,不管不顾地呐喊、宣布甚至恶言恶语,那就是恼人忧己了。

佛说,万发缘生,皆系缘分。人与观念,也全凭一个缘字。

毕竟不会有人保持长久的喑哑,他们抱着一颗诚心,持续而冷静地输出自己的观念,试图去让他人、让这个国家、这个社会都变得更好一点,可无论意见再怎么中肯,总也被人拿出“道德高地”的利箭瞄准射中,心有凄凄而无可奈何。

除此之外,其余浩繁的文章派别,自然也能抬出“存在即合理”的说法来赋予其免死金牌。不同派别的人论争归论争,如果杀红了眼,什么异类都存不下眼睛,那就大大戕害了所有参与进网络文章生态的读者。

私以为,如今盛行的“捧一,必踩一”的风气不啻洪水猛兽,是和而不同、百家齐放的最大恶敌。

某一段时间,我持续地关注一个热点事件,并且不只满足于知道它的前因后果,而是寻来多种角度、不同风格的评论文章来看,自是有诸多收获。

但凡我们通过自发求取而对某个客体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观点,就是另一个问题的起始——

我惊奇地发现,即便仍然保持着学习和补充,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思维将垒起一堵越来越高的墙,不轻易信奉什么东西,但一旦相信了,就无法轻易改变。就像一个守卫城堡、但心存私心的士兵,将同仁放进城去,将异己拒之门外。

因此意见领袖的产生绝不仅仅是领袖本身的魅力所致,更多的反而是信徒或拥趸们思维逐渐固化的结果。

可这些抱持着正当价值观的意见领袖仍旧是维系这个生态森林蓬勃气象的关键。试想,如果有心怀不轨者,抢先散布符合部分大众心理取向的谣言以及对某客体的定论,并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这部分人的思维,反而使无辜之人卷入一场本不该他们参与的争斗(而且加入这场争斗实际上会让他们越发远离自己期望的图景),那就极大地耗费整个社会的精神力与信任度,各路“英豪”全都忘了原本坚守的信念,呼呼啦啦搅和在了一起,“热闹非凡”、“精彩纷呈”,到头来所有人都无奈陷入一种价值上的空虚与落寞。

所以我只好对自己说,别着急妄下结论,总也从正面、反面不厌其烦地求证为好。

暂且只是旁观,私底下就尽情探索自己的兴趣。人一旦寻找到自己很感兴趣的学科,就会一股脑儿钻将下去,不知不觉就沉醉其中,即便在现实中还要应付其他琐屑,钻研获得的趣味也足以将他的生活橱窗装饰得美轮美奂。

我有一友,对美食特别喜欢,每到一地旅游,必怀着极大的愿望去当地极具特色的餐馆大快朵颐。同时,他还深谙各类地理常识,常常就着地图饶有兴味地指点江山。久而久之,是能对身边的人产生一点影响的。拿我取譬,对于如何重归故乡的风土、寻得一些归宿慰藉,是自高中就孜孜以求的个人主题,可不知从何入手。现下,受此友启发,从研究家乡的地理、美食、人文开始,似乎慢慢找到了些认同感,起码不像前几年无头苍蝇地乱撞。

话再说来,人文其实是很有趣的东西。我是吃了从小没有读闲书氛围的亏啦,基础没有打好,唯一可供安慰的是现在仍处青壮年,而且极重要的是,并没有因为从学校毕业遁入社会而对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失去了认知的热情。

真正的贫困是探索已经终止,结论已经被确定。

如若尚有余力,亲身去验证象牙塔里寻来的宝物,人生妙趣盎然,也不失为一件幸事。

这篇文章还没有完,如果你愿意,可否回答一个小小的问题:你有没有确切地通过自身体验得到,网络化阅读确实能起到不错的作用,同时其负面影响又处于自己的可控范畴之内(即有什么好的法子尽快消除掉这些负面影响)?

我是西铭。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人,说着自己的话,写着自己的文,走着自己的路。公众号【青年西铭】。

相关文章

  • 文章读得够多的了,然后呢?

    真正的贫困是探索已经终止,结论已经被确定。 大约三年前开始,我上网用以消遣时间的绝大类兴趣就被文章所吸引去了。传媒...

  • 百字文第十八天之重在实践

    文章看得也够多了,想法也很丰富了。然后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太多太多的人是这样的了。就像马云所说的:“晚上想了千...

  • 书读得足够多了,人生就成势了。

    人生是一个棋盘, 当你读的书少,棋盘上的棋子很少, 不成势,随时可能被人吃掉。 读的足够多,人生就成势了。 ——白...

  • 长大了,然后呢?

    想知道一个人长大是什么样子的,是不是长大了,就不会像原来一样到处耍小孩子的脾气了,也渐渐的理解了许多的言不由衷是多...

  • 收藏了,然后呢?

    相信都看过很多鸡汤,很多励志文,写的特好,特有感触的,收藏了,然后呢? 我相信很多人和以前的我一样,看了一篇励志文...

  • 幸福了,然后呢

    -1- 今天是5月20号,不知道什么时候起520变成了情人节了,尤其是那恩爱无比的朋友圈里。 在这么个寓意美好的节...

  • 放弃了,然后呢?

    放弃一件原本一直想坚持的事是什么样的心情? 后悔? 不会, 因为知道自己做的选择, 无论结果如何都是自己所要承担的...

  • 高考了,然后呢?

    子弹上膛,生死由天命,高考这样举国支持像打仗一样的考试,怎么能不演绎的悲壮一点呢。有这样一句话:“生命是一场大考,...

  • 分群了,然后呢?

    终于还是决定分组了,又是一个月的尝试和挑战,最让我们高兴的是故事的结局让我们之前的种种疑虑和那些争的面红耳赤仿佛都...

  • 幸福了 然后呢

    此刻我和女儿站在天桥上,看着桥下的车流,远处传来悠扬的萨克斯声,恍惚间我觉得在人间过了很久很久,呆了七年的城市,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章读得够多的了,然后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vdnt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