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29th
- 这是云山四时分享的第29篇云山风物
小小的油纸伞,从伞面上蜿蜒而下的,是雨水,也是时间和沧桑。
油纸伞,雨里的那一抹悸动与浪漫。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细雨中,小巷里,那撑着油纸伞的姑娘,是多少人梦中雨天的美好。
西湖边,断桥上,许仙和白娘子以伞为媒,演绎了那千年等一回的经典爱情故事,缠绵悱恻,浪漫感人,传颂千年。一把油纸伞足以带给人无穷的想象与浪漫,可是今天要说的这把油纸伞并不是断桥上的那一把。
—
三百年风雨,
边地侨民行囊里的“包袱伞”。
云南腾冲自古就是著名的侨乡,以前,当地很多人背井离乡外出经商时,他们的行囊里总会有一把家人亲手准备的油纸伞,俗称“包袱伞”。它不仅能够为他们遮风挡雨,预祝路途平安,更时刻提醒他们故乡还有守望着他们归乡的亲人。
作为世界上最早的雨伞,在我国油纸伞做为防雨工具的历史已有1000多年,而在这个西南边陲的侨乡,也早在300年前就有村子全村人人做伞,家家靠伞为生。从这边陲小地生产出来的一把把做工细腻、风格独特的油纸伞,随着茶马古道上的马帮、外出经商的人们一起,走向各地。
—
工序七十二道半,一天只能做一把。
今天,这里油纸伞的制作依然十分讲究,全部依赖手工完成,前前后后分为削伞骨、绕边线、裱纸、上柿子水、收伞、晒伞绘画、装伞柄、上桐油、钉布头、缠柄、穿内线等几十道工序,故有民间有谚语:工序七十二道半,搬进搬出不消算。
做好一把油纸伞首先得从挑选原料开始。伞柄要选三年以上的人面竹或荆竹,至于做伞骨的竹子也要在每年七、八月竹子长得最好的时候上山砍竹扛回来,再泡在水里以防止竹子被虫蛀,影响伞的质量。伞纸用的是以构树皮为原料做的树皮纸,而涂在伞纸上用于防水的天然桐油和柿子水更要依据古法调配。
制作时,伞骨必须选自同一根竹子,工匠会用锋刀将竹子削成同等大小的竹条,再一枝枝钻洞,用结实的棉线将竹条缠绕在一起做成伞的骨架。将一张张韧性极强的构皮纸小心翼翼地糊在伞骨上,再往伞面上刷桐油,待伞面上的桐油干透后,画上花草图案,放在阴凉通风处进行晾干。这样复杂耗时的工序,即使是手艺精良的工匠也只能一天做一把。
—
茶马古道上即将消逝的桐香竹韵。
虽不是江南,可到了夏天这座边陲小镇的雨却一直在下,绵绵细雨淋湿了那铺满银杏叶的石板路、青瓦房,也淋湿了曾经奔波在茶马古道上的马帮商队。
那闪着桐油光亮的油纸伞,作为曾经人们最为普遍的防雨工具,早已被那些工业生产的尼龙伞替代。如今,延续了三个世纪的古老手工制伞工艺逐渐成了属于老人们的行当,即将消逝在茶马古道上。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