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为政第二》:己知放在一边,知人而不徒羡

《为政第二》:己知放在一边,知人而不徒羡

作者: 花石冈 | 来源:发表于2020-06-02 10:17 被阅读0次

《为政第二》:己知放在一边,知人而不徒羡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本身的编排,未必是孔子的意思,但一定掺杂了编者的意思。

前面刚刚讲过“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紧接着,孔子便拉着子路讲何谓“知道”。其间有什么具体的联系吗?其间没有一丝一毫的联系吗?恐怕,这不是一个可以简单作答的是非问题。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讲得生命对于生命的态度,也是生命对于自己的态度。对于生命个体而言,只在特别的一端用力,也就是只在自己尚未达到甚至也不可能达到的一端用力,是有害的。就像一个人看到别人与自己的不同,一味的想成为别人那个样子,这样做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邯郸学步,别人的好没有学到,自己的根本也丢掉了。对于与自己不同的生命而言,因为他与自己的不同,就过于关注甚至攻击他。从自然大道的多样和丰富来看,是不妥贴的。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刚愎,是不利于生态本身的。

就生命之于生命而言,要容许生命的多样性和个性,要看到别人的好。就个体生命而言,要看到自己与其他生命的不同,要从自己的根本上去求生命的进步与发展,不能陷入盲目羡慕其他生命的误区。这或许才是孔子“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的真意。

一、“己知”放在一边

先前,孔子在《学而第一》中讲过:“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是在说个人学养,就个人学养而言,要将重心放在“知人”上,只有“知人”了,才能最终赢得别人的认同。讲为政的教化时,孔子再次提到这个问题。教化他人,关键“自知”,如果不“自知”,就谈不到教化他人的问题。

我们自己有机会主导着去做一件事时,常常会觉得意气风发,慢慢的就转化成了意气用事。这种状态大概就是是子路的状态。正寻思着要施展拳脚,大展宏图呢。忽然老师走过来,拉着他坐下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说,一个人不能因为有了可以做一番事业的空间,便忘记了“自知”,便得意忘形到以为自己“无所不知”的地步。真正地智慧,或者说真正的“知道”是自知,是了然于自己已经知道到的,同时也清楚自己所不知道的。如此才能量力而行,才算实事求是,才能安步当车,才会步步为营。

此外,孔子讲的学问是做人做事的大学问,这一大学问是从天地、先人那里领悟来的。天地,甚至先人们的大学问,哪里是我们可以轻易穷究的。总有一些是我们所不知,甚至对于一定时空范畴内的生命而言,还有一些是不必知、无以知的。没有这样一种认知,人很容易陷入到盲目自信之中。人一旦盲目了,他本身对于教化的破坏可想而知。

就教化而言,自知是第一位的,自知首先应该有的态度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有了自知,才能知人。之于别人对自己的"己知“,还是放在一边,千秋功过,自有后人评说的好。

二、“知人”而不徒羡

羡慕、嫉妒、恨,这种事儿,是紧相连的。人有七情六欲,一旦卷进去了,很难跳出感情的漩涡。看到一个人长相好,我们就生出亲近之心;看见一个人境遇好,我们自然生出羡慕之心。

有些是可以羡慕的,比如那些我们通过个人努力便可达成的。有些羡慕了也没有什么用,比如那些我们无论怎样去努力都无法达成和实现的。对为政者而言,都有一颗要强之心,总想着自己不能比别人差。看到一个威严的人,将自己的小组织建设的滴水不漏,他感到羡慕;看到另一个左右逢源的人,能够轻松和陌生人打成一片,他也会感到羡慕。这些都与人的本心本性有关,羡慕了也没有多少用处,一时很难做出具体的改变。可羡慕之心一旦起了,难免心神动摇,有机会时难免比照着去做,最终只能是东施效颦的结果。

“知人”而不徒羡,是为政者的基本素养。

为政本身,说得大点儿,是一种普惠的教化,说得小点儿,是做正事、走正道力量的凝聚。为什么要为政呢,就是要建设大家的理想国,就是要凝聚大家的力量,完成众人的使命。

从这个角度出发,对力量的引导和吸引,是为政的根本。羡慕无益,引导和吸引才能形成为政的力量。我自己做不到的,让那些能够做到的人去做;我自己做不好的,让那些能够做好的人去施展。

有个笑话是取消某国总统的,说在某国际机场,过安检时,乔丹忘带护照了,他对安检人员说,我是乔丹,打篮球的,不信我给你表演一下篮球。安检人员看看他,让他过去了。郭德纲也忘带护照了,他对安检人员说,我是郭德纲,说相声的,要不我给你来一段?安检人员也让他过去了。接着上场的是这国总统,他搓着双手,红着连说,我也忘记带护照了,我是某国总统,我啥也不会可咋办?安检人员看看他说:“没错,你就是某国总统,你也过去吧!”

表面上看,笑话中取消的某国总统显得很无能,实际上,他有很好的政治天分。用孔子的话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人家清楚地知道自己知道的,也清楚地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这不正是智慧的表现吗?

相关文章

  • 《为政第二》:己知放在一边,知人而不徒羡

    《为政第二》:己知放在一边,知人而不徒羡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本身...

  • 焦老师讲论语学而1.16

    1.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患”就是不担心,“不己知”就是不知己,古代文法经常将人称代词放在...

  • 学而(10)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别人不了解自己,有何患乎?患与不患,别人你岂能操控?还是把精力放在知人上吧,你...

  • “不己知”是结果,“不知人”是原因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不己知”是结果,“不知人...

  • 知人然后知己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你了解那个离你最近的同事吗?你了解你的家人吗? “不己知”是结果,“不知人...

  • 若要知人先自知 | 论语心解016

    【十六】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正是深观到当时人们有如...

  • 《论语》学而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晓风残月学《论语》(15)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论语 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20160325-16-March0206-学而篇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感悟:此章为学而篇最后一章。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不怕人不知我,就怕己不知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政第二》:己知放在一边,知人而不徒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veyz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