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大阶段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大阶段

作者: 鱼之约 | 来源:发表于2023-09-09 23:02 被阅读0次

之前,只是背过,如今成为宝妈一族,才知道这个理论的重要性。

1 、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我把这个理解为安全感,因为感觉安全,故而即使妈妈离开,也会不哭不闹,因为宝宝知道,妈妈只是忙自己的事情去了,肯定会回来,内心很坚定,这是对妈妈的信任,这是内心安全感足够的表现。

2、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或怀疑)的冲突。

我把这个理解为自由感。这个阶段正是学会走路,开始探索世界的一个新征程。但是如果抚养人管教严格,以太脏太乱限制了宝宝的行动,那么这一阶段她就没有自由感,长大后可能就会以一个常人难以理解的爱好弥补自己童年的不足。

3、学龄初期(3~6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我把这个理解为自主感。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儿童开始有了“我”的意识,意识到长大很好,强烈要通过各种方式证明自己已经长大。这个时候,抚养人要充分尊重孩子,不能强行替他们完成他们想要独立完成的任务,否则,会损害孩子的尊严,不利于他们成长。同时,这一时期的孩子经常会用语言强调自己长大,面对这些话语,家长应该做的是肯定,不能否定。

4、学龄期(6~12岁): 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我把这个理解为成就感。这一时期的孩子需要鼓励、引导和支持,不能一味的否定,不然很容易打消他们的积极性。也就是说小学阶段,家庭里面要相信孩子,多实行正面激励方式,不能因为“别人家的孩子”而打压自己家的孩子。

二、青春期阶段

5、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我把它理解为不断认识自我的过程。12岁,情窦初开,这时候对外在有了强烈的好奇心,并且不断地吸收,纳入自己的认知体系,甚至还会做出实践,如印证真假。最常发生的就是早恋,如果一味压制,可能是一生难以磨灭的伤害。正确的方法是循循善诱,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做到内心和外在的统一。

三、成年阶段

6、成年早期(18~40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

这个用我自己身上,我觉得是对良好家庭关系的追求和保持自我独立的矛盾,毕竟,组建一个家庭,定然涉及到生活杂事的影响,涉及到生活习惯,这种时候边界感非常重要。

7、成年期(40~65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

这个时候是什么呢?应该是为下一代服务和自己生活自由感的矛盾吧。如何抉择好像都不对,但是又不能不做出选择。

8、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是绝望还是希望,与幼儿时的安全感,自由感,自主感息息相关。换句话说,这三个感觉是爱,幼年时没有感受到,长大更是感受不到,生活渐渐陷入了绝望。

关注孩子的童年,当情绪要失控时,默念:童年只有一次,错过后就要用无数的后悔来填补。稳定情绪,为孩子无忧无虑的童年护航,为孩子一生幸福快乐做好保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大阶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vgj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