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看“海”不是海

看“海”不是海

作者: 林叔LIN | 来源:发表于2019-06-23 23:46 被阅读0次

记得有一个观点是这样,读书时不知道读什么,那么就去找一个好的作家,通读他所有作品。因为好书难得,好作家更难得,连续出好书的作家可谓极品了。这很像拜师学艺,进了不同的门派就会打上这个门派的烙印,而我们都想扎堆进最厉害师傅的师门。更通俗点理解,这就跟抢学区房一样,因为最好的资源永远稀缺。

回看我们自己,进了40期,成为PPTer之后,我们会通过对齐、对比、亲密、重复来审视各种设计;在成为PPT演讲者后,会不自觉的多了像BUT、腿软想跪、拍大腿……这样的口头禅。这个道理可以跨界到其他任何行业,因为其中的底层逻辑就是,跟着顶级高手学习和模仿,自己距离顶级高手的距离就会越来越小。

通过《千与千寻》知道了黄海这个人,作为中国顶级原创海报制作人,他的作品已被外媒盛赞为“崛起的中国设计”。这是为什么选择黄海来看“海”报的原因,因为黄海以一己之力将国内海报设计拉升到了国际顶尖水平。还因为,我们已经到了看山不是山的阶段,那么看海也绝对不是海。

看黄海的作品,会发现他善于运用小视角铺垫大背景,会看到他喜欢用宏伟背景衬托小人物,会感受到他纯商业作品中蕴含的故事力度。这里,就一个个来说说。

小视角铺垫大背景的典型作品是《我在故宫修文物》系列海报,分别用不同文物的局部作为整张海报的铺垫。这样做让我们突然转变了观察角度,通常我们观察事物很少会如此这般,拿着放大镜仔细观察一件物品的局部,而当那些精致的细节通过放大几倍甚至几百倍的效果展现在我们面前时,就会有一种震撼的效果。同类型的还有《龙猫》的海报设计。

这很像之前网上有一组照片,是国外一位记者拍摄的清晨动物身上的露水。夏日的露水,我们习以为常,而当细节放大到一览无余,可以清楚看到露珠上光线的反射和折射时,我们就会被细节所震撼。

宏伟背景衬托小人物在《我在故宫修文物》系列海报中也有体现。一件大大的文物中,局部一个极小的细节刻画一个工匠的身影,这种设计会让我们马上联想到工匠精神、孤独的匠人、时间累积的付出……会通过文物自身蕴含的历史重量来加码文物修复工作者的价值。《历史的教训》这本书里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所谓历史,就是这遗产的创造和记录,而所谓进步,就是它的拓展、保存、传承和使用。”这些海报,告诉我们历史的进步应该如何书写。

同类型的还有《道士下山》《念念》《大鱼海棠》《捉妖记》《影》。

这些作品跟国外的海报设计非常接近,比方说很经典的《海上钢琴师》,2014年热映的《LALALAND》。类似的,早期浪漫主义画家卡斯帕·弗雷德里希所作的海边的僧侣、小说《活着》、电影《阿甘正传》等,很多画作、小说、电影、音乐也都在运用大背景铺垫小人物,描写经典故事。

对物品放大、对人物缩小,这很像动画切换里的放大/缩小操作,只是为了有所强调,那强调什么呢?故事性。海报其实跟天文学一样,希望利用有限信息来让释放最大的吸引力,使人们获得最多的感受、体验。

当对功能产生新理解,一个小工具的极致运用就成为神器。

作品中的故事力量也同样体现在《我在故宫修文物》系列海报中,我们会因为文物的部分呈现而想要一览文物全貌,会因为文物的破碎而想了解损坏过程,会因为文物的图案样式而想得知其制作过程,会因为一个小小的工匠身影想近距离了解工匠的日常生活……而这些通通源于设计者对设计对象的理解和感悟。

这里我自己有一个小经历,6月17日22:55四川宜宾长宁发生了6.1级地震,那晚孟先生正在遵义出差,遵义距离宜宾驾车车程381公里,孟先生入住在酒店的十一楼,都能够感觉到楼体的晃动 ,撤到一楼等待了一小时,之后才上楼睡觉。得知遵义并无太大影响,放下心,可还是觉得后怕。

第二天早晨,手机新闻蹦出一则消息:6月18日5时40分左右,救援队伍在宜宾长宁县双河镇葡萄村救出一名7岁男孩,经现场医护人员确认,男孩已遇难。男孩父亲在得知地震后,连夜从打工地赶回来,抱着儿子平时最喜欢的玩具熊在现场等了6个多小时,结果等来噩耗,失声痛哭。

即使孟先生经历地震的程度我都担心的不得了,可想而知这位父亲的心情。看完新闻,我自己做了两张海报。可能画面的故事性还不那么丰富,但当我讲完这个故事再来看这张图片的时候,或许就多少有一点点感触,或许就能够感受到这个故事的重量。

没有营销力的PPT不是好PPT,营销力最好的表达莫过于故事的力量被淋漓尽致的表达。

用好我们手中的放大缩小功能,我们也可以做出有故事的海报。普鲁塔克说,人的心灵不是一个有待注满的器皿,而是一团有待点燃的火焰。一个人真正的认知之旅与人类的认知之旅是一样的,不是囤积认知,制造认知(Make things),而是让认知发生(Make things happen)。

二是善用缩小与放大,缩小就是升维在更大的层面审视自己想法,从系统中分析这个行动带来的影响。放大则是细化与拆解,用放大镜仔细研究它的来源和结构,就如同战争中的伤亡率一般,有的人可能理解为一个数字,但有的人通过逐层地拆解与分析就能够收集到更多复杂信息。

得到总结到这里。今天很特别,原因有三:孟先生参加线下演讲秀拿了优秀奖,九九英语课一年结业,我的半年打卡顺利告终。一步步稳稳的走,并不慌,因为每一步都作数。

相关文章

  • 看“海”不是海

    记得有一个观点是这样,读书时不知道读什么,那么就去找一个好的作家,通读他所有作品。因为好书难得,好作家更难得,连续...

  • 成熟

    第一境界,看山是山,看海是是海。 第二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海不是海。 第三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海还是海。 只有经历...

  • 看一片不是海的海

    自从上大学三年以来,我经历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实习,因为学的是化工,所以实习地方都是化工厂,当听说又要实习的时候,我...

  • 《2017年》:邓松云

    从此 海 不是海 海 不是海了 海 是上帝垂下 一滩泪水。

  • 看——海

    即使 离得再远 许久未曾相见 我也知 你的宁静与欢喜 可是 我知道 我还是想要 靠近 你 终于 一片喧闹中 见到了...

  • 看“海”

    一夜暴雨,很多地方再现看海模式,也让人对城市的软肋和短板印象更为深刻。 年年治理,问题却一直不能够得到...

  • 看山看海

    曾经,看山是山,看海是海,不知何时,岁月偷偷流转,山已不是山,海也亦非海,看尽青山万重,碧海沧波,更多的是自己的人...

  • 蓝海不是海‖图文

    不妨在夜幕时分,开上一辆小电瓶,骑上一辆摩托车,方向盘上转悠一圈,在无人问津的街头,望着车水马龙,熏着灯火阑珊,把...

  • 诗‖相思海

    那不是海 海应该有颜色 那或是海 遗忘里努力酝酿色彩 那不是海 海应该有浪花 那或是海 躲藏里学着如何花开 是海不...

  • 一本看着玩儿的书——《海错图笔记》

    海错图笔记 乍一看“海错”,想当然的认为是纠正海洋生物的书,错了吗?就得纠正。打开书看,海错的“错”,不是错误,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海”不是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vhgq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