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我发现自己做的麻辣烫似乎缺少了某种特别的口味,就放置在一边儿了。起初因为送外卖的把我的餐送到了隔壁二单元,搞得我很不放心,总是担忧会有同样的事发生。我也不否认,《当下的力量》这种书籍比较适合我,说起来好笑,因为看的过程比较缓慢的吸收,也有很多不在当下的时刻。我曾经有一种疑惑,如果套路是重要的,真心就是一点点核心的不暴露的调剂品,我做不来很多事,员工或管理者都不行,上位下位我都不喜欢,不能适应。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子弹一发发我都接住,回头让你变成筛子孔。我恨这个世界,不带给我相通的通道吗。不会,我只是觉得不付出核心的东西,就会对相处意兴阑珊,很抱歉,我是被特定题材选择的写作者。框架那东西就算是知道,也不会喜欢去操作,我只是证明我行,还不能太行,普通人的乐趣我都不感到有趣,一起吃饭或喝酒,可是我不爱听女性谈论爱与被爱的痕迹,对我而言那种话题让我觉得特别无聊,精神上师的指引其实也不过是为了题材叙述便利,如果不熟练没经验,写小说就需要不断造劫,这让我觉得不值,所以赚钱真的就成说说而已。也不爱听男的单刀直入的,还有他们潜台词背后的内容,我想要听到的是我这条路线的高于我且还愿意真心描述那个过程的人,这样细分下来,一个人就是直白的宿命了,我并不害怕冷清、孤独,我怕的事人群中空虚的悬浮、堕落。我不需要谁的界定,即便重要,我也时刻游离在外。我不想说话是因为无话可说,那种时时刻刻的不快乐与身俱来的强烈。就是属于我的特定符号。
一段文字的来意会是怎样的。
有时会没耐心同自己讲话,也是一刀齐。等到过了特定的时间才能够很好地面对,这个时间,就是每个人处理情绪的转译工具。你是可以挑剔我表述的障碍,但那就是我的障碍,如果你令我觉得写小说艰难,不过是我又陷入原本既定的灵魂暗夜。不喜欢群体,讨厌表达与彰显。避世是我最大的梦想,想避世更要在世上这话是很好听,但是没什么用。活在世界上但不属于它,我可能正在努力却也可能始终做不到。打开《白夜行》觉得这次或许可以读完,何袜皮的《易碎品:是谁谋杀了我丈夫的情人?》看完大概有一个月,正好又在优酷看到改编剧《新生》,原著因为好奇也去读完了,因为也不长,大概就七八万字左右,原名比较接近文章想讨论的内核,《费可的晚宴》。唯一的缺点就是原著是费可患了绝症大约没有半年的活头了,才邀请大家来到这个莫名的晚宴,都是自己骗过的人却渊源最深,想来这也挺有点哲学道理的意味。故事情节非常流畅,尤其末尾的地方描述何珊对待费可,其实是没感情的,她只是压抑自己那一层的情绪涌动,也很可喜被费可作为同类人的B面被顺利识别,因此通关,因此何珊获得了故事的第一手真相,还有那个住宅的业主权,或许费可是延续自己的精神,使之传承下去也说不一定。一般一个小说可以探讨的都会高于电影剧本和结果的道理更细微深邃,譬如同是周依然表演的《涉过愤怒的海》,是我认为国产犯罪题材和人性探索的领军大旗,如今雨后春笋一般由于一个案情围绕下伴随的很多故事中几个人的几个人物爱恨纠葛,似已成为惯常套路,习以为常也觉得缺乏感觉与新意。尤其是语境上的窄化,年轻有为的导演申奥给出的答案是接近他的出圈电影《孤注一掷》,都属于同类题材,但是最终费可的部分的改编使小说原本要探讨的东西被废弃与稀释,只能说是不同的两种花枝,喜欢感兴趣的人去看原著才会明白那种后来添加的竟都是多余的,也就能够释然。譬如费可初恋萱儿的变化路径在小说中是非常清晰又简单的,到了剧本的角度就成为了某种不得不强加上去的上价值的内容物,主要我想是不能够把何珊那一层初衷暗示表述出来,相反《隐秘的角落》之所以做得好,是因为更多不同角度的特别性,孩子拍摄视频时正片摄制进了张东升的犯罪现场,多么神奇的设计,算神来之笔的天赋。再到《漫长的季节》,为啥《胆小鬼》就看起来不那么火,可能就是他还是想表达的东西更多,辛爽是让殷红成为那样的一个人物设定,相对于沈默的出手就形成了复仇的合理化张力,而在胆小鬼里更多的则是某种牵强附会的东西,同样是女性受到迫害的犯罪题材,就不提及为啥必须是这个设定,可能的确也想不到其它更好设定了,姑且就这么论。本土对于道德的要求与界定,和日系社会派推理不能同理而论,但是会想到村上的手笔,他的那些轻故事,看起来轻松又不需要沉重的思考,我想这是他能不衰的缘故。村上的小随笔写得特别有意思,有一本《朗格汉岛的午后》花不多时间就可以读完,却可以收获会心一笑,犹如洗了个热水澡的舒缓欣快,我想这也是村上本身独具魅力和价值的地方。他最好的作品不相伯仲长盛不衰的应当还是《挪威的森林》,在不同的作品里他都着重描写独处的隐喻性过程与穿越隧道本身的魔幻表述,《生吞》里面秦理和黄姝穿越迷宫一样的防空洞,何尝不是把地面上和隧道里的人一分为二,他们会否重逢,但是独属于隧道内的不可言说的部分,有个评论写到颇有小龙女和杨过那种相依为命式的情感依赖,而其他三个人都有健全的家庭系统,而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只会越走越远的两种类型的人。冯雪娇之所以和王頔能在一起,有点像是完成最初的仪式那种彼此依存的关系,有关交换日记的部分,点到为止也没有深入探讨,其实在故事的整体上已经也算是描述得出了结论与细节。种种背后的,可说的不可说的,每个人都要穿越的森林或是黑洞隧道欲望漩涡,都只能自己走,相对于深入浅出还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也都是和不同的时代变迁有一定的相连。当我们沉浸在故事里面的时候或是感叹呀真的是不虚此行,也就算没有白来,白读一本书看一个剧,相对于书和形式化是不同的群体拥趸,所以也就无可厚非。让喜欢深入的人,也有自己的路径。而底层原本又都是相通的,何袜皮由于调查深入描写那么多案情,得出的易碎品得了最值得期待改编剧的刀锋奖,《横断浪途》也得了奖,其实这本书多少是极具个性化的表述,会让有些人觉得不寒而栗的过分简化,可是对于能够深入探索自我洞天的就又不同。
综上所述,文本作品也是分内外的,开朗如果是一种基本无从改设的天性,内向内敛也同样是,对我个人而言,我更为喜欢复杂人性的错综复杂之探索。譬如网络有人对我说太多个人隐私,就会本能脱离这种关系困境,因为从不觉得女人的天性就只是被爱,男人的天性开疆辟土征服世界,而不是去爱人,尤其是热爱某个特定女性。这个话题就我而言算作告一段落的结语,因为对我而言恍恍惚惚我也是有过那种半醒不睡的状态的,也曾有过《2046》里的那种状态,催眠就是好的,被欲望折射与慑服,所以无论你多么善解人意但是对于同性朋友你讨论的仍旧是爱与不爱,我也是真的厌倦。我宁可离开也不会说半个不好,你有这个自由,对我而言它结束对你却不一定是,大部分阅读只是固化原本思维,真正的创作当然不需要设定目标的,如果要真的以为设定目标就无趣那也是幼稚,我说你好是因为我也好,而不是我失去了什么。对人表述就等于失去了沉默间的默契。我开了口也就是毁坏关系的开端,进度条拉满就快崩断的瞬间瞬息万变。
我们无从交流,而我也不是最感兴趣,每次都是心情不好才选择交流去交朋友,大部分时间和自己在一起一点也不觉得乏味,这种本身就是本来的事实,天选的题材被选择的我本质。我也不想告诉你我是什么样的人,首尾呼应它本来也就是种可能性的迷思,怎样做都是对的。整个的阅读消化得出的你的精神世界,语言能达到的边界只能靠讲故事的手笔和能力,就像我又突然决定不回去见亲人,他们重要但对我而言就是不需要见面交流的存在。如此而已就好了。对于别的人,谁也不用忍耐谁,如今社会多元化,怎样都可以,不柔软也不流动的我,又是同样的一个新的我。
郑执最后那句话,原来真的有星光。是彼此支撑时特别重要的,后来的路我们要一个人走。有一种是来自于女性的献祭,黄姝这种圣洁的代表,还有一种是无知无觉的接纳与跟随,就是冯雪娇这种,对于青春时光潮湿的暗恋你能够写到多么深度,这是个问题,可以探究,也可以沉默。不熟练没经验的时候,我想我不必造劫。这就是如今我的想法,很长时间的沉默,让我并不在乎它们究竟是个什么逻辑体系,很多美好的东西是非常简朴的大智若愚的超现实抽象,那个瞬间只能对心呼喊和感慨,啊,好美,就是这样。
理性终究个感性联手,不能一分为二的同一性的居所。
爱是什么,爱是不纠结自困自找麻烦。爱是对自身性情恒久忍耐给予无限支撑。爱是自爱,让自己不焦虑,只是默默陪伴这样一个不完美的自己,这个所在,瞬间即整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