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焦虑抗争许久,我尝试了很多种方法,想着如何摆脱焦虑。
有一个很疯狂的日本家庭主妇,她几乎把家里所有的东西都扔掉了,壁橱变得非常干净,像是新买的一样,而家人最后也发现,其实去除多余的物品并没有产生多大的不便,反而空间变得非常宽敞。
以上做法给了我巨大的启发,命运中有冥冥的安排,我读了《断舍离》这本书。
何为“断舍离”?它源自于瑜伽的行法哲学“断行、舍行、离行”,归纳出断舍离的方法,进行一系列人生整理和自我探寻。这是一本笔记形式的作品,系统性地展示了人生经验,每个章节都通过相应的提问鼓励我们把想法写出来,写着写着,将发现内心的答案。
这本书花了近一半的篇幅,阐述了为什么要断舍离这个问题,许多人和我一样,发现了每一个烦恼,其实都有迹可循。而其中之根本,在于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心灵的净化是一个浩大的工程,这本书远离了教材般的枯燥无味,通过人生经验的提示法,更能让读者产生共鸣,例如:
比起“过多”,我们总是优先考虑“不足”……
人生各阶段的交替之时,就是“断舍离的好时机”……
“做减法”,今后的人生才会顺畅……
当生活的压力日益沉重,通过审视身边物品及自我本身,可以让人脑筋变得清楚。这些提问内容,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以往我处在累积的漩涡当中,为了漂亮的形象,就增添不少衣物;不愿甘于人后,赶上知识付费的潮流,买了许多微课……总之身边想要去做、去完成的事情越来越多,却丝毫没有对焦虑的心情起到任何缓解作用。这种毫无目的的累积背后,是对生活的恐惧,即使不同的事物聚集到自己身边,并不代表自己吸收了它们的能量。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只会挡住视线。
书中给出了断舍离的方法工具,为了度过愉快的每一天所必需的10个断舍离,它们分别是:借口、烦恼、对后悔的恐惧、人际关系、自私、信息、愤怒、对金钱的不安、物品、对他人的期待。每一个断舍离的章节背后,提供了简单的问答,一步步引导我们整理人生。
随着年龄增长,每个人都需要成熟地面对责任。除了成功的人生经验之外,整理出这些个人内容,是这本书最大的收获。我们过日子,很少有机会做深度思考,更无法说清楚,自己究竟过得如何了,似乎对于人生的整理是非常琐碎的,我们还有别的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没花什么精力,我利用闲暇时间做完了断舍离的“功课”。个人内容的真正价值体现在于回顾环节,我们做过什么、如何摆正心态、如何处理事情,无一不是在告诉我们,自己是什么样的一个人。于是,在思维调整之后,我们完全可以找到自己的方式,去过更好的人生,而不是别人告诉我们怎么做更好。
针对人生整理的断舍离结束后,有必要进行人生清单的编写与记录,同时整理和记录个人财产和账务信息,明确化围绕身边的资讯。这是《断舍离》最后一个章节提供的收集方法,例如“今后想做的事情清单”、“中意的物品清单”及“每天值得感激的事情”等等,心里空间宽敞了,才能让美好的事物补充进来,非常值得尝试。
普通人的人生并没有太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心中的执念导致了对生活的不满,然而,对于我们真正重要的东西,非要断舍离之后才拨开迷雾看得真切。把心用在重要的事物上,让我们心情愉快,备受珍重,这才是断舍离的要义。
网友评论